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蒙古包缝隙洒在江啸脸上,他缓缓睁开双眼,眼神残留昨夜迷茫与疲惫。有那么一瞬,他似沉浸血腥战场、冰冷雨夜,直到环顾四周,看到陌生异域风情的蒙古包内饰,才猛地回过神——自己竟还活着!江啸心中满是震惊与疑惑,他试图坐起身,却因身体虚弱无力,伤口疼痛忍不住倒吸凉气。这时,蒙古包门帘轻轻掀起,一位身着鲜艳蒙古族服饰女子走进来。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眼神透着草原女子特有豪爽与热情,手中端着热气腾腾羊奶。女子见江啸醒来,脸上露出欣喜笑容,用不太熟练汉语说:“你醒啦!太好了,我还担心你撑不过来呢。”江啸明白,是眼前女子救了自己。一番交谈后得知,她叫琪琪格,是哈达部公主。原来,昨夜哈达部人草原巡逻,发现昏迷不醒的江啸三人。起初,他们父汗不想多管闲事,乱世收留外族人,怕给部落惹麻烦。但琪琪格坚决不同意,她生性善良勇敢,见江啸浑身是伤、奄奄一息躺在草地,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在她强烈要求下,父汗妥协,江啸被带回部落悉心照料。在接下来日子里,江啸留在哈达部养伤。琪琪格每日来看望,带来食物、草药,陪他聊天,讲草原风土人情、部落趣事。江啸心底感激琪琪格救命之恩,随着相处渐长,对这位热情善良草原公主渐生情愫。然而,江啸内心陷入深深纠结。每当想到出征死去的兄弟们,心中如被千万针扎般疼痛。他觉得无颜面对家人、威远公信任,更无颜面对大明百姓。他无数次自问,就这样回去,如何对得起亡魂?若不回去,家中年迈母亲盼归,大明边境仍有诸多威胁,又怎能弃之不顾?夜晚,江啸常独自出蒙古包,望着天上明月,思绪飘回家乡、战斗过的战场。想起兄弟欢声笑语、英勇无畏,也想起母亲慈祥面容、殷切期盼。这种纠结情绪如恶魔,日夜折磨他,让他难入眠、食不知味。琪琪格似察觉江啸心事,虽不明内心挣扎为何,但能感受痛苦。她默默陪在身边,用温柔善良给江啸一丝慰藉。江啸知道,决定只能自己做。他在哈达部日子里,一边养伤,一边苦苦思索未来,试图在愧疚、责任、忠诚间找平衡点,找让内心安宁的路,只是答案藏在重重迷雾,难以找寻。江啸在蒙古包辗转反侧多日,内心挣扎如汹涌潮水未停歇。终于,他下定决心,派人先回大明报信,让威远公和将士家人知晓情况,不至于悬着心。这日,江啸将两名亲卫唤至跟前。他神色凝重,眼神决绝,开口说:“如今我虽侥幸存活,但身负重伤,归期难定。我意让你们二人先行返回大明,将这里情况如实禀报威远公,告知兄弟们家人,亲人如何英勇奋战、壮烈牺牲。”两名亲卫听闻,先是一愣,随即双膝跪地,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将军,我们怎能抛下您独自离去!您在此地人生地不熟,又身负重伤,身边怎能没我们照料?况且蒙古草原局势动荡,到处都是危险,我们怎能放心让您一人留下?”江啸看着他们,心中满是感动与无奈,深知忠心耿耿,但心意已决,于是说:“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多言。这是命令!”然而,两名亲卫死活不肯起身,相互对视一眼,似达成某种默契。其中一名亲卫抬头,眼神坚定:“将军,恕我们不能从命。如今您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长途跋涉,若是我们就这样走了,万一您遇到什么危险,我们万死莫赎。依我们之见,不如先留在蒙古,待您身体康复,再从长计议。这里虽是异域他乡,但哈达部人对我们还算友善,我们可以先在此地养精蓄锐,同时也可以观察蒙古各部动向,为日后行动收集情报,说不定还能找到机会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另一名亲卫连忙点头,附和道:“是啊,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现在回去,不仅无法给威远公带回有用的消息,反而可能让他更加担心。,!倒不如先在这儿稳住脚跟,等待时机。”江啸听着他们的话,心中纠结愈发深沉。他明白亲卫所言不无道理,自己身体状况不适合远行,而且贸然回去,不知如何面对众人。可留在这里,又觉得对不起死去兄弟,仿佛自己是在逃避责任。但看着亲卫们坚决的眼神和满脸的担忧,江啸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缓缓说:“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先依你们所言。但你们务必记住,我们留在此地,不可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要时刻留意周围情况,寻找机会为大明效力。”两名亲卫听闻江啸答应,顿时面露喜色,连忙起身应道:“将军放心,我们定当牢记使命,绝不辜负您的期望!”于是,在蒙古草原深处,江啸和两名亲卫暂时停下归乡脚步,开始一段异乡潜伏与等待。他们一边积极养伤,一边努力融入哈达部生活,学习蒙古语言和习俗,与部落中人建立初步联系。同时,他们也时刻关注草原风云变幻,等待能重新踏上归乡之路,为大明效力、为兄弟们报仇的时机到来。只是,这等待的日子充满未知与变数,他们的未来,如同茫茫草原上的迷雾,让人难以捉摸。:()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