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的都督府内。烛火摇曳。洪承畴眉头紧锁。正全神贯注地审阅着一份份关于出征蒙古的军事密报。案几上。公文堆积如山。他时而提笔批注。时而陷入沉思。此时。一名传令兵神色匆匆。脚步急促地踏入都督府。他满头大汗。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加急文书。“大人,黑龙江边境传来紧急消息!”传令兵声音微微颤抖。透着紧张与急切。洪承畴听闻。神色一凛。迅速接过文书。快速展开阅读。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黄光义处置罗刹兵俘虏的经过。那些被砍头的罗刹兵。如同一个个沉重的惊叹号。撞击着他的内心。看完文书。洪承畴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他深知。此事一旦被罗刹兵知晓。必然会引发他们的疯狂报复。而当下。大明的主要兵力和精力都集中在出征蒙古的战事上。若是此时再与罗刹兵陷入冲突。无疑是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后果不堪设想。“来人!”洪承畴猛地站起身来。大声下令。声音在都督府内回荡。“立刻传我命令,让黄光义停止一切行动!”他快步走到书桌前。不假思索地提起毛笔。蘸饱墨汁。在一张空白纸上奋笔疾书。“黄光义将军,如今大明倾尽全力筹备出征蒙古之战,此乃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一战。然而,你擅自将罗刹兵俘虏全部砍头,这一行为极有可能激怒罗刹人,导致他们展开报复。若我军被迫同时应对蒙古与罗刹的两面进攻,局势将危如累卵。为今之计,你务必即刻停止行动,严守边境,切勿再擅自挑起争端。一切等待威远公进一步的指示,切不可因一时的意气用事,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写完后。洪承畴吹干墨迹。将信件装入信封。盖上都督府的大印。郑重地交给一旁等候的传令兵。“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信送到黄光义将军手中!一刻都不得耽搁!”传令兵领命。转身飞奔而出。骑上快马。朝着黄光义所在的营地疾驰而去。马蹄声在夜色中渐去渐远。仿佛是命运急促的鼓点。而在另一边。黄光义营地中。士兵们士气高昂。正摩拳擦掌。准备奔赴战场。他们将粮草整齐地装载到马车上。检查着手中的武器弹药。眼中闪烁着复仇的光芒。黄光义站在营帐外。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他渴望能尽快将那些作恶多端的罗刹兵消灭干净。为边境百姓讨回公道。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黄光义身披战甲。骑乘着一匹高大健壮的黑色骏马。一马当先地率领着队伍浩浩荡荡地前行。他身姿挺拔。如同一棵苍松屹立不倒。脸上写满了坚毅与决然。身后。一千名士兵整齐列队。马蹄声如雷。气势磅礴。他们怀揣着对罗刹兵的满腔怒火。朝着黑龙江流域以北的方向疾驰而去。仿佛要将大地都踏碎。此时。队伍后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传令小兵满脸焦急。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正拼命地挥舞着马鞭。驱赶着胯下的马匹。向着队伍前方飞驰而来。小兵一边疾驰。一边大声呼喊:“黄将军,黄将军,等一等!”那声音在呼啸的风声中。显得格外急切。黄光义听到呼喊声。眉头微微一皱。他下意识地勒住缰绳。战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声长嘶。他转头望去。只见那传令小兵如同离弦之箭般迅速靠近。不一会儿。小兵来到黄光义面前。由于急速奔跑。他气喘吁吁。连话都说不太利索。“黄……黄将军,洪承畴洪都师有紧急信,请黄将军查看。”小兵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封用火漆密封的信件。双手恭敬地递向黄光义。黄光义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他接过信件。手指轻轻摩挲着火漆封印。心中暗自思忖。究竟是什么紧急之事。竟让洪都师专门派人送来。周围的士兵们也都停下了前进的脚步。目光纷纷投向黄光义手中的信件。一时间。整个队伍都安静了下来。只有战马偶尔发出的响鼻声。黄光义深吸一口气。,!缓缓撕开信封。展开信纸。开始仔细阅读起来。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的移动。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原本坚定的眼神中。也出现了一丝犹豫与挣扎。良久。黄光义伫立在原地,眼神复杂难辨。他紧攥着那封洪承畴的来信,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过了片刻,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黑龙江流域的方向。那里,是他一心要去讨伐罗刹兵的战场。随后,他转过身,看向那名传信兵。传信兵满是期待地望着他,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黄光义神情肃穆,语气沉稳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洪都师的担忧,我能理解。可罗刹兵在我大明的土地上犯下滔天罪行。他们屠戮百姓,烧毁村庄。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我若就此退缩,如何对得起那些惨死的同胞?如何对得起大明的百姓对我们的信任?”黄光义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重新燃起熊熊斗志。“此次出征,我心意已决。我定会竭尽全力,将那三千罗刹兵彻底消灭。哪怕因此遭受责罚,我也无怨无悔!”说罢,他翻身上马,猛地一甩马鞭。高声喊道:“兄弟们,继续前进!”身后的士兵们听闻,士气大振。齐声高呼,再度扬起漫天尘土,朝着目的地奔去。:()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