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丑团利用大数据,根据用户的消费记录和经济实力,把用户分为三六九等的行为一样。
同一个商品,可能展示出不同价格。
屌丝看到的五块钱商品,在中产眼里可能会变成七块钱。
一句话定义:大数据杀熟。
多书名测试的底层原理、逻辑,和它一样。
最终实现“千人千面”的多书名效果——同一本书,不同标签的读者看到的书名封面不一样。
这个时候,大数据杀熟还没流行,会在今年逐渐蔓延开,愈演愈烈。
王诗现在不好理解这个逻辑,理所当然。
如果她在2023年看到司雨的方案,肯定秒懂。
这就是跨时代的见识、阅历带来的认知碾压。
王诗彻底搞懂了底层逻辑,问:“你计划什么时候上线?”
“忙完这一阵就着手落实吧,”司雨斟酌道:
“可以分批次进行,先测试20万字,再测试100万字。”
“也可以尝试把这个功能当做作者福利,先开放给优秀作者。”
几乎在司雨说出“作者福利”的同时,王诗已想到一系列推广策划。
在功能上线时,用功能当核心卖点,推出第二波作者加盟计划。
这个功能,对作者太有吸引力了。
不仅有“逆天改命”的机会,还同时伴随一大波流量曝光,相当于奇点一次强推。
哪个作者看了不眼馋?
王诗已经麻了,司雨的鬼点子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
更麻的在后面!
见她搞懂了“多书名测试”,司雨问:“你听过‘武侠世界’这个网文网站吗?”
王诗努力在脑海搜索半天,硬是没搜出来。
不应该啊?
自己苦心钻研网文行业近50天,当操盘手一个月,对网文行业了解相当深刻。
怎么还有自己没听过的网文网站?
“没有,这是哪家站点?”
给出的答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这是家英文网文站点,专门将华国的经典网文翻译到海外。”
怪不得没听说过,原来是英文站。
谁能想到“武侠世界”这么有华文特色的名字,居然是英文站?
王诗坐直身体,皱眉:“英文站?”
三秒之后,凤眼圆睁,惊讶问道:“你想网文出海?”
“b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