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进入初夏,这温度就有些高了。总感觉继续下去,人都能直接整中暑,所以这上工时间也是早上提前了上工的时间,晚上推迟了下工的时间。尽量避开中午时候上工,避免高温中暑。看着这天气,不少人都在忧心之后的夏收。一方面担心粮食减产,一方面又忧心身体吃不消。村里的劳力,普遍年纪不小了,到时候温度太高,真的会受不住的。就算是现在,他们为了粮食好,也是各种疏通水渠的。这一天天的忙碌,苏香也是觉得挺糟心的。但是,没有办法停止行动。村里的稻子,可是得交公粮的,要是不好好伺候,交完公粮肯定剩不了什么。这个放谁身上都不太能接受,所以注定了这个夏季,不可能轻松。村里也就苏香一个人,混迹在男人群里的人。干活比起男人还更凶残,是村里劳动力,最不可能缺少的存在。随着水渠全部修整好,也是让大家松了一口气的。在这么下去,他们真的该中暑了。看着进入初夏,已经被禾苗占满的水田,也算稍稍好受了一些。只是可惜,现在不养猪了,肥料方面,也是真的挺缺的。但是他们也没办法,每家养的家畜就那么多,必须得按规矩办事。家畜超了,可是真的会被抓走的,到时候就成了白做工的。苏香也是真的,觉得头疼的。不管如何,夏收绝对有些惨。就算他们已经很用心在伺候了的,也担心粮食因为天气原因减产。粮食再多,也没有人会嫌少。更何况今年眼看着要减产了,一个个都很担心。这可关系到,大家会不会饿肚子,没有一个人敢大意。苏香也很明白,这一阶段的地真的很关键,抢救回来,他们才能交上公粮。这个是不可能拖欠的,不然才会出大问题。很明显,这次夏收能将将混过去,但是夏种可就要惨了。地里到时候想种水稻都不太行。只因为村里的河流,水位下降了很多。不得不说,这是危机的信号啊!当然,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夏收,至于夏种,也可以调整。到时候不行,多种红薯,也是能熬过去。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地里的庄稼不被旱死。不然,到时候才是真的难搞。看着这个情况,大家一个个脸上都没有笑容。他们都是指望着地里的庄稼过日子的,要是收成不好,才是最吓人的。罗颂他们三个知青,也是跟着有些紧张。要是真的粮食减产,他们该怎么办?他们还欠了大队的粮食,到时候该怎么样。要不是后面,他们收集了一点野菜,现在才更可怕。但是,真的要是发生灾害了,以他们的工分,真的会挨饿。这时候,挨饿的警报拉响,三人都觉得烦闷。因为这个,罗颂他们也是乖了很多的,收集野菜也是更努力了。就算现在的野菜已经老了,他们也尽量弄回家晒干。真到了没得吃的时候,连树皮什么的都得吃。老一点的野菜,也比啃树皮好一点。因为炎热,河流水位下降,旱灾已经有了初显的形态。现在看上去形势比较紧张。苏香看着地里的水稻,倒是并不过多的担心这些水稻的收割。只是夏种绝对不能这样种水稻了。这个暂时不需要苏香担心,夏收之后种什么,那都是得九叔公来安排的。也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旱灾,是不是会持续三年。不管如何这场旱灾,现在已经开始了。看着罗颂他们努力,其他人也觉得他们不是无可救药。为了,后面不用他们掏食物出来赞助他们,自然是希望他们自己好好努力的。只是,原本的安静随着代替九叔公去公社开会的张满仓回来,陷入了沉默。原因很简单,公社这边又给他们村子弄来了5个知青。还是他们没办法拒绝,直接安排过来的。美名曰:他们大队人少多点知青也是好的。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不少知青到了地方后,闹出来了不少事儿,现在对于知青也是头疼的存在。政策方面表示,农村大有可为,希望广大的子弟兵去建设农村。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为了减轻城市的压力,现在工作岗位不好得。如果大量没有工作的青年留在城市,很容易造成一些乱子。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才有了知青下乡的事儿。暂时这个事儿才开始,倒是没有开始强制下乡。但是,总有热血的青年,为了展现自己的抱负投奔农村。只不过,到了农村,才发现自己就是百无一用的穷书生,干活什么的根本不怎么行。想要施展的抱负行不通,加上一件件事儿被打击的七零八碎。跟着当地的人相处也不怎么融洽,拿出来不少事儿。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正因为这个,上面的领导,就想到了苏香他们大队。因为别的大队,知青和当地人闹事闹出些事儿,弄得他们做领导的也烦躁。想到苏香他们大队距离公社远,就细皮嫩肉的知青,也很难为了点小事儿跑过来告状。更何况,苏香她们大队,老人和半大孩子才是最多的。青年劳壮力基本上都没在村里,知青到了地方也不至于被欺负。所以,这么一合计,直接给苏香他们村子派来了5个知青。这个操作,也是让村里有些头疼。他们是不希望知青到他们这里来的,干活不行,来了就是分他们粮食的。但是公社这边已经发话了,他们也没法子拒绝。九叔公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个知青,也是觉得头大的。更重要的是,得他们安排人,去公社将人领回来。怎么想都有些不乐意,因为罗颂他们几个榜样在,对于知青,他们是真的很难有好感。要是知青多了,他们也担心自家孩子被带坏。“九叔公,新来的5个知青,我们该怎么安排?”九叔公还是大队长,张满仓暂时还不足以独当一面。所以,这个决定只能九叔公来。“既然已经无法改变了,那就只能顺其自然,到时候还是要派人去接新知青的。接回来后,直接送知青点去吧!如何就让他们自己去合计,到时候跟之前那几个知青一样先借点粮食给他们吧!”不管如何,人都要到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他们想那么多也没有用,照例安排,怎么也不会差。“这样安排是没问题,但是今年粮食看着就要减产,这些知青过来要分不少粮食,到时候怕其他人有意见。”这个是肯定的,要是没有知青,他们按人头,肯定能多不少粮食,但因为知青,他们得少分不少粮食。肯定没有几个人愿意被知青分走粮食。“这个暂时也没办法,好好的孩子到这里来,也不能让人直接饿死。到时候看吧!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的上工情况来决定。”九叔公在思索这个法子的可行性,想要将其设想的符合知青。既能让他们好好上工,又不至于让村里其他人不舒服。九叔公可没有忘记,村里人才是干活主力,他们劳动力的根本。但是,知青到了他们这里,也不能看着他们死。都是爹娘生养的孩子,年纪轻轻跑来他们这里,该容忍还是多容忍一下。“九叔公,你说的也在理!”反正都到了他们这里,不听话可是要吃亏的。他们自认为大队,年轻的人中没有偷奸耍滑,品行不端的,却也不代表就好惹了。其他大队,还可能有二流子、混子这类人的存在。他们村子吊儿郎当样的还小,也没机会发展成混子样。吊儿郎当样,说的是春叶的儿子。因为春叶的纵容,他有点朝着这方面发展了。但是现在还没那么严重,最多也就懒一点,不爱干活,犯事儿的倒是没有。“去接那几个知青是哪一天,安排谁过去?”这知青的东西可不会少带,要是真的一个人去接,那么远的路,行李可不好办啊!他们很明白,指望知青自己搬行李,那是不太可能的。到时候,只能他们准备挑行李的东西,帮着去挑。这一次,五个知青,想来行李不会少!这要是不准备好,到时候有的闹了。“公社领导说,让后天上午去接人。到时候我和苏嫂子一起,然后再找两个人就行了!”张满仓觉得苏香一个顶几个人,这种事叫上苏香是最好的。“那这样的话,就得给你苏嫂子记几个工分,她家里压力大!”苏香日常上工是最努力的,男的的工分都没她多。真让她去接人,确实有些耽误人家赚工分了。“这个是应该的,去接人的都记个满工分。”这个事儿在座的也是都同意的,因为去接知青也是任务。所以,给工分也是正常的。“对了九叔公,公社出了通知,让每个村子年底要交四头猪作为公粮,这个该如何做?”自从合作社后,他们村子的人都放弃了养猪,这会儿要交公粮猪。他们今年肯定得养猪才行,不然肯定出问题。只是交公的猪,肯定不能归个人养,不然是要出问题的。听到张满仓的话,九叔公也是沉吟了一番。“我们大队修个猪圈,专门养猪,除了年底交公的猪,再养几头留着年底各家分肉吃。”自从没有养猪的,他们吃肉都成难题了!既然都要交公粮猪,这个是任务指标,他们也不可能不干。“只是这养猪的人选?”养猪人选这个也很让人头疼。最会养猪的是苏香,但是她又是上工干活的主力。真要是将苏香婶子调到养猪的地方,也是为难他了。,!张满仓对于劳动主力也是很欢喜的,要是苏香不在上工,他该操心死。“这个活计,到时候找两个年纪大想拿工分的吧!工分不用太高,年底分肉的时候让养猪的先挑。”九叔公自然明白,养猪最厉害还得看苏香的,但是苏香只有一个,不可能分身干活。所以,这种事情还是要做选择的。很明显比起养猪,地里的庄稼才最重要。“今年已经过了不少时间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猪崽,得早做打算!”想到任务猪,张满仓也是觉得头大的。“猪崽怎么说?任务猪的钱是需要大队出吗?”九叔公还是比较想知道这个,要是不用自己出,他们可以多养几头,到时候多余的可以送收购站。“这个倒是不用我们出,直接去公社接就好!”只是考虑到还想多养几头,这个该如何?“既然这样,那就大队账面上支出二十块钱,看看能买几头猪崽!”既然要养,那就多养几头,这样也能让大队账面上好看。同时,浇地的肥料也就有了。九叔公这么一想,觉得用大队的名义养猪,是最好的,能给大队带来收益。“九叔公,我倒不是担心任务猪,而是担心有钱也买不到多余的猪崽。”任务猪,可以不单单他们一个大队要交,现在猪崽绝对火爆。所以,也不怪张满仓有这个担心。“你去村里领任务猪,买猪崽的事儿交给苏丫头来!”办事这些方面,九叔公其实很相信苏香的。比起张满仓他们两个,苏香办事能力他很放心。“这样行吗?”张满仓有些怀疑!“你们别小看了你们苏香婶子,她只是:()快穿年代之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