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耘这话不是套话。
回了宿舍以后,她仔细查看了三位教授做出修改的地方,发现主要聚焦在从示范基地衍伸出的一些后期设想上。
这些放在合作尚未达成的会议上来讲,显得太过假大空,反而会让人质疑提出者的专业性。
并且,华北现在也只是试点。
政策没有完全放开,有些话只能隐晦地暗示,而不能摆到明面上来说。
周三当天,夏耘跟着三位教授前往座谈会会场。
或许是做研究的本身脑子比较活络,会议通知说是助手不允许参与会议,但会场之外,大多研究员都带了自己的学生或者助理。
他们到的时候,后勤来人被围在中间。
介绍露面过后,不少研究员就已经就座谈会的内容和军区代表交流起来。
夏耘跟随梁老和诸位老研究员打过招呼,在三位教授的授意下开始拉拢同盟。
建设规模化示范基地,在现阶段的难点一共有三个。
技术水平有限,资金短缺,以及人才匮乏。
“西北农业灌溉,现在依赖的仍旧是沟渠灌溉的方式,我在安城基地担任助理员的时候,西北小旱,灌溉用水的供应受到了严重影响。”
“而小麦减产,又因为大队的不当措施,导致病虫害加剧,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就算没有这次的合作,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也应当考虑加建小型的水利设施。”
水利就是西北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
规模化的示范基地,如果这一点不解决,水资源的浪费会增加基地成本,并且在作物生长上产生不利影响。
示范效果和经济效益不足,那么规模化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分析资料的首篇,就是有关此事的列举。
夏耘在两天的时间内,将修改过的资料熟悉到能够脱稿的程度,今天唯一带在身上的,就是提供给梁老,以及三位教授的简短版。
从灌溉难点到病虫害方面的农药防治,再到资金短。
“以争取财政支持为主,发动群众集资、企业合作为辅,能够最大程度弥补资金上的问题。”
至于人才匮乏,规模化的示范基地绝不只是华科院和基地获利的合作项目。
既然如此,可以从附近调集有经验的农民以及技术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既可以在建设示范基地中起到作用,也能为后续推广补充人才。
“说的真是好听。”
就在这时,一道阴阳怪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种事情难不成我们一群专家还没你懂?”
“要你一个无学历,无经验,无能力的三无人员来夸夸其谈,你也真不嫌丢人!”
夏耘话音一顿,转头看去。
“……刘光耀?”
她目光挪动,一同前来的几人都身着军装。
刘光耀身侧的明显是军营出身,但如果是首都的人,应该和薛副部长一起,而非是单独出现。
所以是,兰城基地的代表么?
“看到我很意外?”刘光耀抬着下巴讥笑。
当初在安城的时候,她和杨佑是怎么羞辱他的,他可是记得一清二楚。
可惜,他已经脱胎换骨,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