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蓝色的苍穹逐渐消散,慢慢变得暗淡,变成天边与地平线接壤的袅袅青烟。
伴随着两声狗叫,后院的木门被叩响,赵玉兰左右摇晃着头,边走边抻着胳膊,缓缓打开后门。
赵良赶着马车,露齿一笑。
“豆浆啥的我已经送到摊位了,剩下的货都在马车上。”他侧过身子,马车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木盘,全是那些豆制品。
赵玉地咔哒咔哒的拧着关节,闷声端着木盘就朝着东厨的方向走去。
“这是村子里乡亲们做出来的数量,你瞧一下。”
他拿出之前给的笔记本,翻动着摆在她眼前。
赵良倒是聪明,找来个识得两个字的村民,给彼此都制定了个代号,简易标注在笔记本上,划着竖线记录。
按照之前说的,精品要一两银子,普通的则是三百文。
她颠了颠钱袋,交到他手心里。
“这些你拿着,还有你的费用。对了,酒酿的怎么样了?”
赵良没有过多查看,立刻将银子放入怀中,回道,“子青前两日刚去找了些梅子回来,又采了三筐桑葚,按照你说的已经都碾碎了,就等着酿好呢。”
她心中知晓,看来这酒还得段时间才能好。这两天就先用在商城兑换好的白酒,糊弄他们一阵。
将黑豆交给他后,紧闭后门,走到东厨,倒入灵泉水后,拿着木瓢来到角落里的辣椒地。
没想到竟然有嫩芽破土而出。
看来这灵泉水简直就是种菜的法宝,能大大缩短时间,提高产量啊!
她迫不及待的又倒了满满一瓢,欣喜的望着眼前的嫩芽。
东厨传来刘氏的叫声,“大姑姐,这早餐你打算卖啥啊?”
按照赵玉兰原本的计划,是红枣细米羹和面条还有烧麦。只是昨日她太累,竟然忘记了提前蒸米,这烧麦怕是要做不上了。
“红枣细米羹和面条吧,再烙些糖饼和你拿手的油脂渣饼,这些差不多也就够了。”
刘氏拿出角落里的粗面,左手兑入热水,右手缓慢搅拌着。紧接着又放入少许的凉水,让面更加有弹性更为劲道。
而一旁的赵玉兰,则将浸泡好的红枣从中间一分为二,分别切开后与昨日泡好的米共同放入锅中,反复拨动着锅铲煮熟。
不大会,铁锅便翻着花,咕咚咕咚的冒着泡泡,掀开锅盖的瞬间,热气喷涌而出。
泡好的米充分吸湿了汤汁,软烂鲜香。她分别倒入两个不同的盆中,放入少许白糖调味。
与此同时,刘氏那边的面也已经活好了,她拿着面团揪成大小相同的块状,分别放入少许的白糖,按扁后擀平依次平摊。
金黄的饼子散发出淡淡面香气,赵玉兰只觉得肚子有点咕噜噜的叫,馋的吧嗒嘴,笑嘻嘻的拿起个糖饼,放进嘴里,热气扑面而来,烫的她哎呦一声。
“你呀,小心点,不够我再给你烙。”
刘氏笑着又拿起面团,熟练的将猪油脂渣切碎,放入其中,反复烙制。等到全部做好后,两人一前一后的端着早餐,放在酒楼账房旁边不远处的货架上。
为了方便收款,赵玉兰还专门找了个木板,拿着毛笔写下对应的铜钱价格。
又拿着做好的肉卤和蔬菜卤,分别放在面条旁边,收费各不相同。
至于豆腐脑和豆浆,则是只做了少部分,只要来客户问,就是卖没了。
“城楼附近的摊位,也是我家的,专门卖豆浆和豆腐脑的,您可以去看看,那有豆浆。”
“至于酒楼,卖的早餐都是面条和饼啥的,您可以按照需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