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不打算让海军和东宁军派兵,争夺立功机会——
现在的关宁军,一个个都觉得牛庄之败是耻辱,想要报仇雪恨。
如果靠海军和东宁军才能报仇,他们以后如何抬得起头来?
所以尤世禄毫不犹豫拒绝,认为凭手中的五万多士兵,已经能牵制建虏主力。
反而是士兵太多的话,他根本指挥不过来。现在分出兵马,就是在降低指挥压力。
侯世禄率二万四千兵马离开后,尤世禄麾下就只有精锐兵马三万人。
这三万人是精锐中的精锐,每一个都是优中选优,拥有和建虏野战的勇气。
尤其是朝廷派来的一万四千士兵,都是新式军队,装备有最新式的火器。
凭借他们,尤世禄仍有信心和建虏决战。如果建虏敢来,他就敢依靠营寨和建虏主力硬拼。
——
方略呈交枢密院,战时委员会的成员,对此议论纷纷。
这个方略看似极为稳重,但是却有点太稳了。
按照这个速度,大明军队何时能推进到沈阳,把建虏从辽东赶出去?
参谋部长杨嗣昌道:
“辽东众将在牛庄之败后,有些太小心了。”
“按这个方略推进到沈阳,需要修将近三十个堡垒。”
“消耗多少钱粮且不说,驻守堡垒的士兵就需要七万人。”
“大明调不出这么多军队,供他们驻守堡垒。”
后勤部长闵梦得更是反对,大声道:
“这个方略根本就是胡闹,朝廷哪有那么多钱粮供他们筑堡垒。”
“孙承宗他们是技穷了,就知道修筑堡垒。”
其他成员同样各有意见,有的认同有的反对。
袁可立心中倒是愿意相信孙承宗,但是参谋部和后勤部两个大部的首脑反对,还是让他不敢直接定下来。
只能提请圣裁,请求皇帝决断。
朱由检看着辽东众将的方略,险些就要笑出来。
这方略虽是尤世禄提出,但明显有孙承宗的风格。辽东众将在他的带领下,习惯了这个思维。
放在以前这个办法不是不可行,朱由检咬咬牙也能撑得起。
但是在建虏铸成红衣炮的情况下,他觉得成本实在太高了。
取出锦衣卫密探发来的信息,朱由检道:
“大明火器在进步,但是建虏也没闲着。”
“他们从辽东降人和朝鲜人之中,寻找到能工巧匠仿制红衣炮。”
“今年一月完成试射,拥有了攻破堡垒的实力。”
这个消息,让袁可立大惊,知道事情是麻烦了。
建虏有可能铸成红衣炮,是皇帝早就提醒的事情。
虽然有些臣子不相信,但是军事科学院仍旧据此做出了准备,设计出能防范红衣炮的堡垒。
这种堡垒已经开始修筑,应用在了京城新开城门的瓮城上。
它的防御是很强,但是高昂的价格,却注定普及不开。
大明不可能沿着辽河,修筑二三十个堡垒。
所以朱由检否决了沿河筑堡的方案,而是让他们降低要求,修建更多的千人驻守的小寨。
确保很难被建虏攻破,却又不是没有机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