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
郑芝虎摧毁建虏的红衣炮后,就受到朝廷嘉奖。
辽河沿岸各寨,因此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安全期。
辽东军也此机会,在辽河口东岸,建立一座大营。
孙承宗、尤世禄等人,率兵移师这里。
孙承宗看着正在修建的大营,还有海边的码头,高兴道:
“此地甚好!”
“若能在此立足,牛庄必能恢复。”
尤世禄也欣喜道:
“这里当真是控制辽河的要地,难怪皇上让我们在这建大营,还赐名为营口。”
“只要控制营口,辽河就会被大明掌握。”
“到时候想出兵就出兵,谁也限制不住我们。”
孙承宗含笑点头,很是赞同此语。
作为总护军的他,现在主要负责后勤。也因此对营口的意义了解更深。
以海运的成本来说,从天津运到营口,和运到宁远的区别并不大。海军运输数次,核算后没有增加多少费。
这意味着大军驻扎营口后,原本运往宁远的物资,可以完全转运过来。
朝廷提供的辽饷,就能供营口守军驻扎下去。
想到这里,孙承宗就忍不住心中懊恼:
怪自己没有早日发现营口,早点移师这里。
如果把之前投入宁远的资源投到营口,说不定早就打到沈阳去。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知道这不可能。
别说以前没有这么多承担运输的船只,辽东军队的水师,就不足以掌控辽河——
天启七年的时候,宁远参将徐涟便曾率船十艘驶入辽河,并令其四船驶入河湾,被建虏堵住杀害。
掌握不了辽河的营口,和盖州等地的区别并不大。仍旧要从陆路进发,沿着之前的驿道前往海州。
那中间的消耗就多了,大明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沿着辽河一口气修建八个营寨。
这个战略,只有水师强大才可能,例如皇帝打造的海军。
此时的孙承宗,对皇帝由衷佩服,知道这种战略自己根本想不出来。
他现在对于消灭建虏有了十足信心,那就是顺着辽河北上,一直往沈阳打过去。
——
孙承宗如此想法,海军却并不乐观。
郑芝虎向俞咨皋汇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