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仍效忠于朕,为维护大明出力,就不要苛责他们。”
定下这个原则,朱由检命令郑士毅把类似人员转入密谍二厅,可以长时间静默,只负责重大情报。
对于张溥的监视,则另外安排人员。
郑士毅领命行事,朱由检又关注起安全学堂的事情,询问道:
“安全学堂的学生,都找到工作了吗?”
“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员,可不要随意放出去。”
戚昌国急忙回道:
“大多已进入锦衣卫实习,有的则进入其他衙门。”
“这些人识文断字,又有专业知识,比普通的吏员好用多了。”
“后勤部的闵部长,前几天还找我索要后勤专业的学生呢,许诺进了后勤部,都能有个官身。”
这是他颇为自豪的事情,因为锦衣卫在朝廷各衙门中,经常受到排斥。
安全学堂的学生被后勤部长索要,他自然很是得意。
朱由检同样有些自得,因为安全学堂的教程,是他一手安排的,甚至他还兼任着教育长。
这个学堂的学生虽然考举人的不多,在京城九大学堂中只能排在中游。但是做事却非常利落,都是实务人才。
想来闵梦得也是发现了这一点,被战争期间的后勤事务压得喘不过气的他,不惜以枢密大臣身份,索要学堂生员。
考虑到后勤部事务确实繁忙,锦衣卫也需要向军中渗透,朱由检道:
“他要就给他些,还可以派学生去实习。”
“如果立功就授予护军校尉,去军中担任文职军官。”
“还有,参谋部就没有索要学生吗?”
“武道学院和武道研究院,可是有不少武艺高强的人?”
戚昌国这下只能苦笑了,回道:
“没有,杨部长从未提过。”
“现在前线立下战功的多半用火器,很少是凭借武艺厮杀。”
“武学那边都不要求打熬武艺了,专让学生练射击。”
“据说枢密院对这一科武进士颇为不满,认为他们练的拉弓、舞刀、掇石没有用,都安排去练射击。”
这是军事技术发展太快,所带来的脱节。
大明的军队在朱由检的全力推动下,已经向火器时代迈进。
大宁之战的胜利,也让军中高层统一了意见,认为勇武型将士已经被淘汰。
但是武举考试,却仍在考拉弓、舞刀、掇石,虽然不是说完全没有用,却不再是战场上实用的东西。
所以今科的武进士并不受重视,全都要丢入武学再学习。
朱由检对此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