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马懋才和田见秀商谈移民事务、传授经验的时候,移民营突然响起了一阵喧哗声,一位年轻士子质问道:
“潞藩要求的移民,都选好了没有?”
“你们是不是小觑潞王殿下,对潞藩的事情不上心?”
这个帽子扣下来,移民营的官吏可担不起,负责的官员急忙回应道:
“谁敢小觑潞王?实在是没办法。”
“你们潞藩今年刚开藩,移民不愿过去。”
“黄先生你也知道,皇帝要贯彻选择权,移民迁移去哪,要看他们的志愿。”
“现在选你们潞藩的人少,我有什么办法?”
对他不断诉苦,说着自己的为难。
在张溥的《选择论》发表后,别的地方不说,移民大营绝对是最先贯彻的地方之一。
皇帝要求向移民宣讲海外领地的情况,让移民自己选择目的地。
也因为此,现在的移民都能按意愿选择地方。已经接纳了几年移民的南洋诸卫、安东诸卫、江陵公国等地,很受他们青睐。
这些地方都已建立营寨,不需要新移民完全从头再来。
新成立的潞王藩国、平江都护府等地,则不受到欢迎。听说过东宁开发第一年有多苦的他们,大多不愿去新领地。
黄宗羲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他着急上火也改变不了局面。
作为最早南下的潞藩官员之一,黄宗羲的目的其实是在潞藩建立心目中的议会。
没想到下了南洋,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何其可笑:
当地的土著根本听不懂汉话,能听懂汉话的人员,几乎都被潞藩吸纳。
迁移来的汉人更不用说,大多都是依附潞王的佃户。他们来到潞藩后,就成了潞王的世袭军士。
这些人都在为潞王做事,哪能建立议会限制君权?
黄宗羲左思右想之下,亲自跑到沧州,前来这里招移民。他希望招募些不属于潞王的人员,支持他限制君权。
但是沧州这边的移民,对新成立的潞藩并不感冒。即使黄宗羲宣扬议会、民主,也没有多少人响应——
对于灾民来说,他们只盼望有个好君主统治,怎会想着夺权?
潞藩的名声还因此坏了,很多人认为有他这样的臣子,将来潞藩可能会不安稳。
以至于黄宗羲来了一个月,都没把运输移民的船装满。
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强压移民营的官吏,让他们帮自己解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