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下了差以后,奔走相告,将包拯要彻查旧案的消息传扬了出去。
弹劾包拯的奏疏瞬间塞满了赵祯和寇季两个人的桌案。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其实很少办冤假错案,除非是有熟人托关系,让他们办一些冤假错案,又或者是他们自己疏忽造成了冤假错案。
以及办案的方式跟不上,所以出现了冤假错案。
所以包拯彻查旧案,很容易将里面的一些蝇营狗苟嫌出来。
虽说寇季此前查过刑部和大理寺,可在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服软以后,寇季就收手了,所以刑部和大理寺受灾并不严重。
加上寇季权重,他们奈何不了寇季,所以就只能自认倒霉。
包拯如今要将所有的旧案翻出来梳理一遍,他又是刑部侍郎,在任上要待好长一段时间。
那他造成的灾难会被寇季大的多。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自然不能容忍。
他们不会自己出面去弹劾包拯,因为容易被包拯抓住辫子,往后面查。
所以他们都让他们的同窗、同年,乃至于求他们办过事的同僚帮忙。
弹劾包拯的奏疏堆砌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
赵祯和寇季二人看着那座小山,愣了半天。
许久以后,赵祯侧头询问寇季,“四哥,你这个学生得罪谁了?查个旧案而已,也得引起这么多人弹劾?”
寇季瞧着那些奏疏,哭笑不得的道:“恐怕就是那些旧案引起的。”
赵祯有些不敢相信的道:“那也没理由被这么多人弹劾吧?”,!
少,应当定下数额。
确定百姓们能接受的起,不能逼死人。
借着大宋书报将此事传给百姓,让百姓明确的知道此事,知道罚款的数额,大大的避免地方上的贪腐。
此外,为了避免诬告成灾,当设立一定的门槛。
地方衙门判案不服,才能向上一级衙门申诉。
如此往复,直至御状。
斩刑是由大理寺审定,所以不怕地上衙门为了压下案子,草菅人命。”
包拯沉吟着点头道:“应当及时查阅地方上的大案要案、人命案卷宗,避免地方草菅人命。”
寇季感叹道:“想要细化刑事,需要大量人手的。”
包拯认真的看着寇季道:“依照先生所言,只有地方判案不服以后才能向上一级衙门申诉,那么越往上,需要的人手就越少。
朝廷完全可以裁减上面的人手,将他们分派到下面去。”
寇季点头道:“你说的也对,不过想要将此事彻底解决,并且避免其中的纰漏,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刑律支持。
也就是说,刑律得大改,朝廷的刑律衙门得做一下调整。”
包拯盯着寇季问道:“先生有魄力动商律,难道不敢动刑律吗?”
寇季失笑道:“胡说八道。之所以逐渐的调遣你们回京,就是为了随后修订其他律法做准备。其中就包括了刑律。
原想着等你们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以后再说。
不过看你们如此快就适应了朝堂。
那也该动手了。”
包拯沉吟着道:“先生可是要学生做马前卒?”
寇季摇头笑道:“等着为朝廷出血出力就行了。现在朝堂上不需要什么马前卒。”
以前寇季没有登堂入室的时候,自然需要马前卒去拼杀,为他搭路。
如今他已经登堂入室,什么事情跟赵祯商量过以后就能下结论,根本不需要什么马前卒。
寇季和包拯聊完了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