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却觉得这不是问题:“身份证好说,谁家没有亲朋好友,我们又不是去干坏事,找人借来用一段时间就行了,大不了拿钱租,肯定能弄到足够多的身份证。”
陈玲想想觉得也是,但正要点头,又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但我们一个人拿十几张身份证,能买上百份认购证吗?”
“不能我们就合伙呗,多找几个人,一起排队买连号的,”周荣思索着说,“多跑几个销售点,办法总比困难多。”
听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情况分析得明明白白,孙淑兰动心了,但想到叶薇一直没表态,问道:“小叶,你想去深市吗?”
“我啊?”
叶薇指着自己,她还没想好。
只听陈玲和周荣两人说的,去深市买认购证这件事好像大有可为,但她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容易。
中签率比沪市认购证低还好说,如果中签的认购证一份能赚三四千,哪怕中签率只有百分之三十,拿钱买一百份认购证也能赚十几万。
但有了单份认购证最高涨到一万块的例子在前,叶薇觉得这次深市发行认购证,各销售点肯定是人山人海。
周荣说可以这个销售点买到认购证,就去下个销售点接着排队,叶薇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
是,也可能存在只限身份证,却不限个人购买数量的存在,但这么多投机者涌入深市,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一份认购证都买不到。
而虚空中出现的字幕,也证实了叶薇的想法。
【女主同事想得太简单了,根据我查到的资料,当时新闻出来后,全国约有一百多万人带了三百多万张身份证涌入深市,很多人提前三天去排队,他们这么过去,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概率更大】[1]
【不止人多,当时贪腐还很严重,不仅有内部系统截留认购证,还有的销售点直接暗箱操作,把认购证卖给了关系户,甚至是高价炒卖,没点关系根本抢不到】[2]
【虽然难抢,中签率也不高,只有百分之十,但是能抢到还是很赚的】
【确实,深市的认购证和沪市不太一样,沪市中签一份只能买三五十股,深市是一千股起步,就算每股面值一元,也能抵面值十元的一百股了】
【没错,当时一股差不多能涨十块,中签的认购证平均每份获利在一万左右】
……
中签率百分之十,中签认购证单份获利一万左右,一百份认购证的获利就是十万左右,比他们估算的要少几万。
但跟留在沪市上班的收入来说,去深市抢认购证能获得的收入也算暴利了。
问题在于,去了深市后他们能不能抢到认购证。
现在已经七月底,而认购证八月九号开售,十几天的时间,边防证能不能下来也是个问题。
就算边防证顺利下来了,等她一路辗转到深市,估计也就刚好赶上认购证开售。而深市本地有百万人口,再加上从全国各地涌去的投机者……
所以就算有字幕给的提示,她这么直奔深市也没有任何优势,还是得顶着烈日去排队。
运气好,也许能排到她买到不超过数量限制的认购证。但要是运气不好,销售点存在贪腐,说不定熬了几十个小时,只能等来一句轻飘飘的“认购证已经售罄”。
又或者,她直接去买被炒高的认购证?
叶薇陷入了沉思。
第36章出发前直接买被炒高的认购证虽然是个……
直接买被炒高的认购证虽然是个办法,但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买一百份认购证,也就能赚十万。
如果炒高的认购证要价三五百还好说,买一百份也就三五万,最后获利能有五六万。比不上年初沪市发行的认购证收益,但也算得上暴利了,值得跑一趟。
可如果认购证价格炒到了九百一千,收益和投入就持平了,要是再高一些,还要倒亏不少钱进去,大老远跑去深市就不怎么划得来了。
再有一个,就算认购证只炒高了几百块,她一个土生土长的沪市人,千里迢迢跑到深市,一个人都不认识,去哪托关系弄认购证?
要是买不到认购证,又排不到队,那这趟深市行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但叶薇想了许久,还是想跑这一趟。
年初看到字幕时,她正因为机械厂拖欠工资而苦恼着。
其他部门或者车间的职工不知道情况,陈玲周荣等人哪怕知道机械厂账上已经没什么钱,却仍会心存期待。
他们觉得机械厂虽然比不上钢厂这样的万人大厂,但规模又比那些街道办的小厂大不少,上千职工关系到上千个家庭,上面肯不会让机械厂就这么破产。
所以那段时间里,他们总是把“一切都会变好的”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但叶薇觉得机械厂变好的概率非常渺茫,至少在领导班子不变的情况下,它是不可能变好的。
至于机械厂不会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