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曜见除了在上头坐镇的大老爷,官差衙役们都秩序井然干活,没一个为难庄稼人的,便知道自己的猜测不错,朝廷确实将这事看得很重。
裴有瓦在前头,不用他多操心,于是看了看周围,在角落发现一个不起眼的人后,莫名的,他多看了两眼。
对方戴着斗笠,身着短褐,一副农人打扮,个头不高不矮,劲瘦结实的身材,在人群中算不得起眼。
裴曜心里头那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没有消失,他皱起眉,依旧疑惑不解,怎么越看越像个“练家子”。
在对方鹰隼一般的眼神盯过来后,他心中忽然一动。
那人看清只是个乡下少年,模样倒是不错,眼神清明,没有丝毫戾气,满眼都是好奇,到处张望,便稍稍放下戒心,不再在意。
裴曜被那个人锐利的目光警醒了一下,确实不该胡乱盯着别人看。
要看,也不能这么明显。
他收回目光,往别处瞅了瞅。
不知是不是错觉,这个人到来后,坐在椅子上的县令老爷不自觉坐直了点,还捋着胡须,对手底下的众人说道:“切勿急躁,户籍、账目都要一笔笔记好。”
“是。”官差们齐声答应,手上活依旧没停。
裴曜一脸的若有所思。
五斤种薯不多,但领到的农人一个个都很高兴。
从人群中穿出来的时候,裴曜不止听见一个人说甘薯的收成很高,甚至一亩下等田都能收七八百斤,要是年景好,千斤都有,更别说中等田和上等田。
不过芙阳镇的人也都是从别处听来,毕竟甘薯今年才到燕秋府以及相邻的梅朱府。
裴有瓦去年冬天在外跑商时,也听那边的人说过,甘薯确实是收成高的好东西。
在镇上没有别的事了,两人往回赶。
裴有瓦笑道:“不说八百斤,下等田要是一亩出个五百斤,得养活多少人,再不愁饭吃了。”
他想了下又说:“照他们说,一斤种薯要是出六七斤,哪里需要五年,二三年就能种出来五分地了。”
裴曜也笑了下,这东西要是真收成高,以后说不定就成主粮了。
他生在农家长在农家,耳濡目染,自然看重粮食。
能多一份口粮,哪有不高兴的。
不过,他心里还是想着刚才看到的那个人。
难不成,真是朝廷派来暗查的?
“练家子”这个说法,他听村里老人说过,活这么大,除了两个会点拳脚的远房亲戚,还真没见过。
那人的身形体态,他说不出有什么不一样的,但就是觉得和寻常人不同。
知县老爷的反应更是不同,都亲自出来坐镇了,那些官差们也没吆五喝六的。
或许他们早收到了风声,知道有人暗访,早早做了准备,不敢让分发甘薯一事有任何差错。
也或许,是故意放出了消息,让他们不敢有任何懈怠。
他出神暗想,冒出一个又一个猜测,末了又觉得好笑,怎么跟话本子似的,想得也太多。
·
两人将种薯带回家后,裴灶安和窦金花最乐呵。
阿弥陀佛,没花一文钱就领到种薯,这三年还不收税,真真是福泽苍生的好事。
裴有瓦和裴曜去得早,排长队时运气也好,排在了前头,因此比村里其他人回来都早。
因有现成的一亩靠山田,到时候起田垄也容易,早上长夏几人合力用树枝划出了线条,回头平整土地更方便。
裴灶安已经去和里正说了,他们家要开的地就在靠山田旁边。
里正一听是下等田,旁边野地也无主,正符合开荒的条令,无任何违制,便点头应了,说会记下。
提前和里正招呼一声,后头要是有人也看上那边的地,他们先说了,自然占几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