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谨又看向?东无?,他并未流露任何情绪。
其实东无?的性?格与太后也有几分相似。太后神闲气定,并无?一丝烦闷。不过?太后毕竟端坐天下至高之位,总要怀揣一颗慈心,做出一副通情达理的模样。太后说话也能说得情词恳切,东无?倒像是脱离于?世事人情之外。
方谨心中暗道,既然如此,东无?真是天生残缺。他感知不到?七情六欲,并非所谓的「精通理性?」,而是他先天不足,后天不补,偏执己见,刚愎自用?,久而久之就到?了这般地步。
方谨继续道:「儿臣与皇兄争执不休,朝廷的根基动摇不定,儿臣与皇兄都是千古罪人,有何颜面再见列祖列宗?」
太后语重心长道:「哀家也颇觉担忧,战事频繁,国库日渐空虚,各地官府尚在艰难维持。当今第一要务,莫过?于?止战平乱,高阳家的江山社稷,千万不能失于?他人之手。」
说到?此处,太后搭住了扶手。她的护甲上缀满珠宝。明光璀璨的珠宝,掩映着每个人的神情,她泰然自若道:「今日哀家做主,替你二人做个决断,你们立誓结盟,暂且休战,以高阳家的江山社稷为重,仔细斟酌朝廷政务的轻重缓急。如今最要紧的两件事,一是沧州战局,二是永州乱兵,事关重大,刻不容缓。」
东无?道:「永州乱兵,也因华瑶而起。」
太后早知东无?势必牵扯华瑶,太后顺着他的意思说:「哀家派你去永州讨平乱贼,剿灭启明军,你可?有异议?」
东无?细观太后的神色,太后也不知他看出了什么,只?听他沉沉地笑了笑,仿佛刚刚听说了一个笑话。
东无?兴致盎然:「儿臣领命,还请皇祖母颁布诏书,昭告全国各州各省,华瑶已经犯下谋逆大罪,已是十恶不赦的歹徒。华瑶终究是皇族,也是儿臣的皇妹,若无?诏书公示,儿臣与皇妹骨肉相残,谁能赦免儿臣的罪孽?」
「罪孽」二字,从东无?口?中说出来,真像是一种讽刺。顾川柏正这样想着,东无?斜过?眼来,目光瞥向?顾川柏,渗出冰冷的寒意,顾川柏不自觉地皱眉。
正在此时,太后答应了东无?的请求。
随后,太后又把沧州战局交给了方谨,这原本也是方谨的分内之事,方谨的兵力聚集于?北方四省,兵部尚书早已是她的党羽,她致力于?平定北方战乱。
太后把两件事分派完毕,便也不再多说一句话。
东无?和方谨先后告退,东无?的马车驶出了皇城。方谨的马车位列其后,与东无?约有十丈远。
不过?,方谨的马车上,却只?坐着两名侍卫,方谨和顾川柏不在车内。他们已被太后留在了仁寿宫。
时值晌午,日光正盛。
仁寿宫的密室内,门?窗紧闭,珠帘垂落,照不进一丝日光,寻不见一寸树影。琉璃宫灯的灯芯也点燃了,方谨和顾川柏坐在明光之中,太后坐在他们的正对面。
太后身边最得宠的女官纪长蘅也现身了。纪长蘅为方谨斟茶倒水,恭恭敬敬地侍奉方谨。
方谨也说出几句谦逊之词:「儿臣多谢皇祖母恩典。若有什么差事,儿臣办得不周到?,万望皇祖母指教。」
太后坦然道:「朝廷政务不能再拖下去了,北方边境的战事,东南沿海的乱局,哪一件不是十万火急的?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廷也要收揽民心。今天哀家和你说句心里话,哀家最中意你,若不是东无?从中阻拦,哀家早已传下圣旨,将你立为新君……」
入秋之后,太后生了一场病,此事只?是仁寿宫的秘事,太后禁止任何人外传,违令者,斩立决。
方谨也不知道太后状况如何,纪长蘅却是一清二楚。近日太后思虑过?重,数年不曾犯过?的头?疼又复发了。
太后搭在扶手上的食指略微抬起,这是太后的暗示,她的头?疼发作得十分厉害。
纪长蘅又往太后的瓷杯里添了两粒丹药。太后接过?瓷杯,慢慢地把药水饮尽,这才稍微缓过?一口?气。
方谨忽然开口?道:「承蒙皇祖母隆恩,儿臣无?以为报,儿臣只?愿在登基之后,向?您进献孝心,为大梁朝安定民心。儿臣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后道:「讲吧。」
方谨道:「皇祖母,您派遣东无?剿灭启明军,儿臣料想东无?不会听命行?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