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凝本就只能往下找。
故那时魏楼身份差上薛凝许多,却自然有一缕优越感。
而今时移势易,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这薛娘子,而今倒是威风得很!
魏楼目光逡巡,最后目光定格在薛凝手腕上。那腕间套有一镯,上有六颗大珠。
而今薛凝宠眷正浓!
加之薛凝跟裴无忌的情分,这薛娘子以后怕还是要升一升!
魏楼心里酸意更浓,忽而生出极浓烈不甘。
薛凝心里却盘算着案子。
她今日被招进宫,心下也是有几分揣测。
溧阳公主与田信欲图发难,想拿废太子之事说事。那除了暗下应对,亦要给废太子之死一个说法,以此消除舆论上隐患。
裴后入宫虽晚,却升得极快。
裴兰君入宫没几年,从前的赵皇后早就不是她对手,被她打得是七零八落。
太子萧圭既是中宫嫡出,又是长子。大夏以长为尊,而太子生母又必会皇后。
于礼制而言,萧圭占尽优势,尽得朝臣支持。
这嫡长之制,虽可能会选出庸碌之君,但也避免兄弟阋于墙,如前朝那般生出六王之乱。
再者长子必然年长,也避免君幼被权臣后族拿捏。
萧圭本来占尽风头,地位稳固。哪怕那时裴兰君虽是受宠,也没人觉得裴兰君真能取而代之。
但人作死时谁也拦不住。
再后来却是萧圭犯了错,还是大错。
更甚者,这个错误还有些恶心。
陛下采选良家子入宫,彼时十六岁的慧嫔年轻貌美,风流善舞,颇得明德帝喜爱。
慧嫔虽不似对裴兰君那么宠,但也有一席之地。
可萧圭热衷于小妈文学,竟与慧嫔私通。
再之后,这桩事被扯出来。
本来太子是国之重器,如玉之贵,区区慧嫔也不算什么。明德帝虽是忿怒,却也准备暗暗处置慧嫔,全了太子颜面,也不将此事外道。
未曾想太子却是宛如惊弓之鸟,竟以为事情败露之后,自己必然无幸。他竟欲起府中甲兵,逼迫陛下退位。
萧圭倒未曾想弑父,只想逼明德帝退位,好好当个太上皇,享些荣华富贵。
但此举已是谋逆!
而后太子被废,是为临江王。
薛凝知晓了这段八卦,更知晓于许多人而言,太子被废之事疑点重重。
按说萧圭为人虽算不得如何的聪慧,性子也庸碌一点,可性情却十分端庄,平素行事也是一板一眼。
于美色之事,萧圭也并不热衷,虽不能说是禁色禁欲,却谈不上如何沉迷。
那时他已有太子妃,再来还有个安良娣,身边女人不算多,看不出他对女色沉迷。
更何况,萧圭性情也十分温善,颇有容人之量。
当初选太子妃,本来赵家嫡女赵昭也是人选之一,就是那个让死去田嬅十分嫉妒赵昭。
从前赵昭来京城,那可谓是风头极盛。连田嬅看了也眼热,暗暗心里不平。唐济为讨田嬅欢喜,甚至故意抢夺了赵昭一枚发钗。
只因为赵昭不但家世好,身份也高,更要紧是容貌颇美,又兼品德极美。
那时太子也对赵昭颇为仰慕,有意求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