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这一点,恰恰就是李颜用他们的理由。
再怎么样,李颜也是难以信任别人的。
工作场上的信任,要么源于能力比你强,要么源于地位比你高。
人天然就在帮你背锅兜底,你自然信任他。
谁都不会信任能力比自己弱的,也不会去信任下属。
原理很简单,出了问题,指望不上。
信任的成本太高了。
从职位上说,一个团体的老大,已经没有“地位更高”的可信任人群,所以只能信任某一方面能力比他更强的。
但李颜能力都是最强的,这群人没一个能比。
于是他追求的,便是“省心”了,这群人别搞幺蛾子,好好落实他的安排,帮他推进工作就行。
他是这么想的,部长们可能也能想到这一点,但除此之外的大批人,就不是这么想了。
在他们眼里,李颜任命这群部长,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部长们要么听话要么会拍马屁。
毕竟这群部长几乎没有对李颜的工作布置提过要求,没对李颜的决策有过异议。
再看看赵天涯、张赫跟王力三位……
“就因为在会上驳了李总的意见,落得如此下场。”
从某位中层领导的日常八卦聊天,可见一斑。
信息的传递在一个大集团里,是非常容易失真的。
而作为管理者,还必须保持好这种失真,因为他能带来一个管理上的绝对武器——信息差。
李颜知道而部长不知道的东西有很多,部长们知道而下级不知道的内容也有很多,于是层层递进,最底层干活的人经常无法理解自己手头的工作为了什么。
这里提到的“管理者”,并不是李颜,而是这群部长,以及数量越来越多的中层领导。
李颜不在乎什么信息差,他巴不得其他人能瞬间通透到底理解他的所有意思。
搞扁平化管理也是可以的。
但真这么搞不现实,沟通需要精力,这么多员工擅长的东西不一样,能力高低不一样,思维习惯也不一样,李颜的时间很宝贵,没空去理会。
负责传递信息的部长们就更不可能努力做到信息通透了,这样还要他们管理层干什么?
职场最牛逼的不就是“你做就是了”?
背后隐藏的,就是“只有我知道某位领导与我对接的内容,所以我才是你的领导”这个意思。
于是,在种种因素的酵下,看不顺眼铁桶一块的“部长天团”的人逐渐找到了组织,由一群“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家领衔。
他们的脑,就是赵天涯。
赵天涯相比张赫王力两个被直接点名批评的人,还是体面许多。
初创成员的身份也让他比其他所有人都更有底气。
他面上跟几位部长以旧友相称,表现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不乏“我要好好工作才能赶上掉队的路”之类的良性自嘲。
从而取得了不少基层员工的信任。
各个路线上有希望跟现任部长斗争的潜力股,不少都跟赵天涯交好,几番试探下来现竟然是同道中人,一股令部长们头疼的势力就此诞生。
“所以你们这些个部长,推进工作的时候总会遇到意见相悖的阻力,才有那么多会要开。”李颜看完了赵天涯近期动向的资料,“你们布置工作,他们就问为什么,然而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们自己应对容易被抓小辫子,又不好意思说‘是李总的安排’,是吧?”
过来汇报工作却被打断的孙淼甚至不敢坐着,咽了口唾沫,点点头。
“这么简单的手段,就破了你们的信息差。”
孙淼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