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自由应该建立在基本人权的基础上,而不是无限制的表达。
也有人反驳,真正的自由,就是可以自由地质疑人权本身。
有人主张,自由需要法律的约束,否则就会演变成混乱。
也有人坚持,自由的本质,就是对一切规则的挑战。
这些讨论,像一场思想的风暴,在“自由之眼”的平台上席卷全球。
沈墨每天都会亲自参与讨论,倾听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她不再试图去控制讨论的方向,而是鼓励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寻找彼此之间的共识。
与此同时,顾临渊也在幕后观察着这一切。他没有再发布新的视频,但他通过匿名账号,在多个讨论板块中提出了极具争议性的观点,试图引导舆论走向他所设想的方向。
沈墨察觉到了他的存在。
她没有直接回应,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她邀请全球用户,围绕顾临渊提出的核心观点,展开一场“思想辩论赛”。
这场辩论,被命名为“自由的边界”。
它吸引了超过五千万人参与,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线上思想交锋。
辩论的焦点,是顾临渊提出的那句话:“自由,不是无序的选择,而是有序的共识。”
支持者认为,自由必须建立在秩序之上,否则就会演变成混乱。
反对者则指出,真正的自由,恰恰在于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的共识。
这场辩论持续了整整七天。
最终,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自由需要秩序”的观点略占上风,但差距并不明显。
沈墨看着这个结果,嘴角微微上扬。
她知道,顾临渊的目的,是想让人们意识到自由的复杂性,而不是盲目追求无限制的自由。
而她也用实际行动告诉他:自由的定义,必须由所有人共同决定,而不是由他一个人来主导。
她发布了一条公开回应:
【自由,不是答案,而是一场持续的对话。】
这条回应,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共鸣。
“自由之眼”的用户们开始自发组织各种线下的讨论会、讲座、论坛,甚至有大学将其纳入课程内容。
自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场全球性的思想运动。
而就在这一切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沈墨收到了一封来自未知来源的加密邮件。
邮件内容只有一句话:
【你赢了,但你还没赢够。】
沈墨盯着这句话,久久不语。
她知道,顾临渊还在观察她,还在等待她的下一步。
她轻轻一笑,回复了一句:
【是的,所以,我们继续选择。】
邮件发送成功。
而她知道,这场关于自由的战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
因为自由,本身就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旅程。
而她,愿意继续走下去。
无论前方,是风暴,还是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