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在这场战争中,具有象征意义。
也具有最实际的意义。
这场战争中死去了无数个喀秋莎,这个名字在毛熊国太常见了。
这场战争中,也有无数人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喀秋莎。
但每一个死去的喀秋莎,都让更多的喀秋莎活了下去。
现场八万人,听着体育场里那不足两千的毛熊国观众高歌《喀秋莎》。
这就是毛熊国民谣。
民谣,从诗歌中脱胎而出的各民族各国家最真挚的情感。
这就是《喀秋莎》。
那一年,毛熊联从被全面压制,死亡了无数士兵后,又征召了无数士兵。
毅然决然,踏上了反攻之路。
那一年,毛熊联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德意志铁血师,拔掉了一个又一个的营地,一路攻入林柏城。
许多年后,米国人说:最先攻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是米国人。
要知道,奥斯维辛被攻下前四年,后五十年内,没有一个米国人去过这个地方。
为什么攻下前四年米国人去过?
因为建立奥斯维辛的钢铁是米国人卖给德意志的。
米国人是真的会发财。
米国人也是真的不要脸。
此刻,无数喀秋莎和无数喀秋莎牺牲的爱人,齐声告诉米国人:放你吗的屁,不!要!脸!
搞不好许多年后,米国人会说:是我们伟大的米国队长冲进圣彼得,在‘凶残’的毛熊联士兵手中救出了喀秋莎们。
蓝星的毛熊国,和地星毛熊国的困境是一样的。
所以,毛熊国的观众已经忍不住了。
忍不住落泪。
忍不住颤栗。
忍不住将眼睛望向了不知道在何方的平行世界地星。
现场的毛熊国观众收声,林轩才拿起话筒:“让我们有请毛熊国的歌手演唱另外两首毛熊国的民谣。”
“《莫希科郊外的晚上》。”
“《伏尔加河船夫曲》。”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树叶也不再沙沙响,
夜色多么好,
令人心神往,
多么幽静的晚上。”
“哎嗒嗒哎嗒,
哎嗒嗒哎嗒,
穿过茂密的白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