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北平奥运会开幕式,时至今日来看仍然可以说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是惊才绝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也许把历史上最出色的开幕式之一这个“之一”去掉,从客观角度看,也不会引起太多的反对。
当届全球共有11亿人收看直播,美国NBC收视率高达21。5%,创下非本国奥运会开幕式最高纪录。
BBC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表演;
法国《队报》认为,北平重新定义了开幕式的可能性;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赞无与伦比,独一无二。
但它真的就毫无瑕疵吗?
青年导演今天提出的这个让大家沉默不语的议题,恰恰就是最大的瑕疵!
整个上半场,老祖宗们极度丰沛和灿烂的文化要素给了艺术家们自由创作的空间。
2008名武者击缶鸣雷,青铜声浪穿透时空;
活字方阵起伏如波,“和”字演变在机械律动中复活汉字之魂;
巨幅LED卷轴铺展水墨江山,舞者挥毫泼墨,虚实间激活五千年文明密码;
太极圆阵如宇宙星轨流转,刚柔并济诠释东方哲学。
这场古典与现代的极限对话,用极致的技术与匠心,让世界在50分钟内读懂了中国文明的恢弘基因与诗意魂魄。
但下半场呢?
节目《星光》是2008名演员身着LED灯镶嵌的银色服装,组成“宇宙星河”方阵,通过灯光变化模拟星辰流动、银河旋转。
意象过于抽象,缺乏具体文化锚点。
节目《自然》是2008名绿衣舞者组成“鸟巢”造型,通过肢体动作模拟飞鸟、森林、河流等自然意象。
环保主题表达较为直白,缺少像上半场《画卷》那样“以技载道”的叙事层次。
包括郎朗演奏钢琴曲,背景为1000名儿童绘制的笑脸投影的《梦想》节目,温情有余但冲击力不足。
头重脚轻地太过严重,节奏也相当拖沓。
对于抱有极大的艺术企图与野心的路宽,当然是也是为了自己的加入能让这一世的北奥变得更好。
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利用自己前瞻性的视野和类似科幻片中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手法,把开幕式的下半阙变得更加丰满和余韵悠长,让整体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棚里的会议桌前,路老板接连否定了上述三个节目的初始创意,他不想在座的艺术家们走进死胡同。
张继钢忍不住出声:“路导,要不你讲讲你的想法?”
他不是挑刺,是团队这几天真的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这时候就是体现总导演、总策划的能力的时候了。
你要么给大家一个思维发散的锚点,要么直接给出自己大致的想法,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补充完善,最后由林颖等技术人才评估落地性。
“我目前倒是有个想法,大家先听一听。”
所有人都正襟危坐起来。
“这个节目叫《万家灯火》,通过伸缩舞台与微型模型剧场,在场地中央升起数百个1:100比例的城市方块,每个方块内通过微型投影展示不同场景。”
“譬如京味四合院里老人用收音机听奥运直播,魔都弄堂青年在网吧观看刘翔比赛,鹏城工厂工人用诺基亚手机拍摄烟花。。。”
“尾声时所有‘城市方块’升起,露出下方由群众演员组成的巨幅笑脸墙,参考开幕式笑脸照片,但改为实时拍摄现场观众投射到地屏。”
其他人还在思索,张一谋确是越听眼睛越亮:“你这是超大规模的多声部和分屏蒙太奇啊!”
陈伟亚一拍桌子:“巨幅笑脸墙,和我们议定的开幕式笑脸图片相互呼应,路导这是宋词上下阕的回环,在你们电影里叫。。。”
“叫回环叙事。”张继钢看起来也很兴奋:“我同意这个方案,我们这一届奥运的口号之一就是人文奥运,《万家灯火》聚焦人的生活,贴合这个理念。”
马文是来自纽约的艺术家,她的视角相当国际化:“其实,现代的西方社会对内地仍然存在集权和个体的对抗偏见,这个节目的微观叙事非常棒,很容易引发共鸣。”
艺术家们越讲越兴奋,焰火大师蔡国强率先鼓起掌来,路老板挥挥手示意大家的彩虹屁先停一停。
“讲一讲技术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