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和《拯救大兵瑞恩》的斯皮尔伯格一样的对历史片的尊重,拍金陵巷战时往我西装上喷的不是人造血浆,是混着铁锈的金陵红土,还有实景拍摄的档案镜头,等等。”
记者又转向摩尔,依然是一番例行的夸赞。
《中国电影报道》记者:“路导,影片后期制作、上映日期有什么安排?有哪些准备参与竞争的电影节荣誉?”
“后期时间预估在4个月左右,包括大量的战争场面的剪辑、配乐,因为大场面调度戏的难度较大,甚至存在补拍的可能性。”
“因此很遗憾没有办法在纪念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问世。”
“不过影片现在已经确认会报送柏林影展和明年的奥斯卡,我们会在12月底在内地及北美组织展映,以符合报送要求。”
青年导演的语气顿了顿:“这一次我们将以英语片的名义参展,不会占用合拍片的名额。”
台下懂行的电影人士均眼前一亮,知道这是要卯足了劲对奥斯卡发起冲击了。
无论是提名还是获奖,对于电影及路宽本人来讲,不但是经济上的额外收入,更是电影宣传、澄清历史的重要臂助。
哪怕最后没落下一根毛,总归声势是打出来了,也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新华社北美分社的戚恒也来到现场,举手提问:“路导,请问有张纯如女士的著作在前,当时为什么还会决定拍摄这样一部影片?”
“电影和书籍是不同的载体,有着不同的传播途径和舆论影响,《历史的天空》以张纯如女士的亲身经历为纲,串联了众多历史事件。”
“她的著作像是剖析历史的手术刀,《历史的天空》则是手术探照灯,我们负责点亮大家的视野,让观众看清历史的每个细节。”
场下都是北美顶级的电影媒体和人物采访媒体,听着青年导演精妙的比喻和流畅的应答,均为之折服。
即便是《朝日新闻》这样立场存疑的报社,也不能不承认,想在大场面上挑到这位富豪导演的错漏、给他挖坑,几乎不可能。
连续几个问题都比较严肃,终于有个内地来的熟面孔的问题带来了些粉色的气氛。
《心浪娱乐》韩璐:“伊妃你好。”
小刘还一脸痴女笑看着男友发言,突然被Cue到。
“你好韩璐。”
韩璐在2002年的威尼斯就跟小刘认识了,那时候她是心浪的第一批外派记者,而15岁的刘伊妃第一次参加电影节。
心浪记者态度非常客气,像个追八卦的粉丝:“我的问题可能有些冒昧哈,如果不便就跳过。。。”
小刘笑着冲她点点头,示意后者继续讲。
“想问一下伊妃和路导是什么时候在一起的,有没有什么恋爱的细节可以分享一下啊?后面彼此的事业和感情有什么打算呢?”
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和呼哨,台上的汤姆汉克斯也附和打趣:“其实我们也很好奇。”
台下鼓噪更甚,前面一系列较为严肃压抑的问题抛却一边,谁不爱八卦?
刘晓丽、张纯如等亲友都露出了姨母笑,她们其实也很好奇个中的发展缘由。
刘伊妃略有些腼腆地瞟了洗衣机一眼,斟酌道:“我和路宽。。。从2001年就认识了,他在剧组很照顾我,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和兄长。”
小刘说瞎话算是出师了。
脸不红心不跳,三句话里就数字是真的。
照顾你?
好像把你一天骂哭五六次的不是他。。。
尊敬他?
大概到处宣传洗衣机大名,在博客上用【轧路姬】的账号到处黑他的不是你。。。
至于什么老师和兄长——
说不得你们彼此都不是这么认为的吧?
“这次拍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我本人的精神状态也很差,所以他陪我一起到意大利去散心。”
“也就是在这段旅途中,我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