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庭这一趟外任不知需要多少年,等在江南道安顿下来,他再接祖母与母亲团圆。
洛大姑娘对顾大人痴心一片,搅了宁国公府的婚事后,其他世家当然不会再动与南安侯府结亲的念头。宣平侯府也无心此事,寻了八字不合的理由搪塞。再有,彼时宣平侯府一心促成长女与宁国公世子的婚事,这三家府邸的姻亲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因此事实在不光彩,又涉及女儿家闺阁清誉。最初闹得满城风雨后,在三家有意压制下,慢慢就无人提起,而洛大姑娘的婚事也就此搁置。
不过南安侯正值壮年,身体康健,南安侯府人丁又单薄。故而长女留在家中,再留上几十年都不成问题。
暗卫退下后,孙敬原本候在书房外间。
听得殿下传唤,孙敬以为殿下要召见宁国公府中人。
熟料殿下开口,却是:“去西院,让元乐过来。”
“奴才明白。”孙敬领了吩咐,方才暗卫不知查探到什么要紧消息,竟惹得殿下心情如此不悦。孙敬叹口气,不过此事怎么又与顾大人有关,殿下和顾大人间,可别闹出什么麻烦才好。
孙敬担忧着,然还没走到书房门口,昭王殿下却当即改了主意:“不必了。”
孙敬脚步一顿,昭王殿下没有看他:“下去罢。”
一头雾水的孙敬:“奴才告退。”
他合上书房门,看着外间转阴的天色。这六月里,天气变换都是一阵一阵的。
层云堆叠,天欲雨。
书房内暗下来,书案后的人久久未动。天高云淡,冷暖相宜,甘露殿外铺陈的宴席颇为气派。
文武臣工皆列席上,此举并非有多么看重突厥的始利可汗,更是为了彰显大晋一统山河的气魄,故而准备已久。
始利可汗为突厥三位小可汗之一,掌管西面疆域。此番突厥遣使来朝,他便是使臣之首。
不同于寻常宴饮的歌舞升平,宴席酉时开始,中央搭建了一座比武台。
突厥人尚武,以骑兵横行中原。突厥使团有意要与大晋将领切磋一番,点到即止。
大晋没有拒绝的道理。以演武取代了一时的歌舞,双方各选人来战,一共比七个回合。
顾宁熙瞧昭王府的将领上阵不多,武安侯与甄世子都只是在席上安坐。
原因无他,比武是淮王殿下一手安排,大晋将官的人选也都是他定下。
大晋过去对突厥称臣,然始利可汗的座次仅被安排到了右首第一席,次于左首的太子。
左首第二席空着,昭王殿下昨日在社稷坛祭祀,未能及时赶回。
顾宁熙是第一次见到始利可汗,在看清他面庞后,头无端有些疼。
天色渐暗,甘露殿前灯火通明,照亮了场中激烈比试的二人。
“顾大人,请。”
旁席敬了顾宁熙一杯酒:“顾大人神色不太好,可是近来有些劳累?”
“非也。”顾宁熙笑了笑,与他轻碰杯,“我只是担心场中的比武罢了。”
第一回合大晋的将军惜败,第二回合似乎也落于下风。
同为大晋子民,他们自然希望己方扬眉吐气。
顾宁熙满饮了杯中酒,压下了心中毫无缘由的不安。
陆憬指节泛白,无声叩问。
南安侯府之事,他有什么立场、以什么理由唤元乐过来问询?是好友,是上官,还是其他?
他眸中讥诮,唇畔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
天色阴沉沉的,不见日光倒也凉爽些。
车驾自宫禁返回昭王府,孙敬禀道:“殿下,顾大人他们都在校场中。”
原本想着要少见那人,但陆憬转念一想,他单是去看弓箭罢了,有何要避忌的。
今日无风,确实适合演练弓矢。
校场中很是热闹,新换了一排箭靶。
陆憬到时,正逢一支箭羽凌空射出,穿过四十步的距离,没入了红心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