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遇到三位熟人,他们眸中的讶异太过不加以掩饰,以致顾宁熙都不知该如何面对,悄悄往陆憬身后藏了藏。
正巧摊主也交代完了事宜,陆憬携了顾宁熙道谢,仍旧替她拿着灯笼。
见到走近的已然魂飞天外的好友,陆憬态度坦然无比,目光还在他们之间扫了一圈。
他立在廊下,去看天边昏黄的月。
唉,到底是年轻呦。
明月高悬夜空,顾宁熙夜半醒来时,身畔床榻空着。
摸了摸并无余温,她清醒过来,披衣下榻。
她暂且止了侍女备膳的动作,白日里的锦裙已是不能看了,她换了身衣裳出了寝殿,远远果然就见书房中的烛火亮着。
孙敬正守在殿门前,见到顾宁熙笑着一礼:“顾大人。”
原先他已率先带人改了称呼,顾大人是陛下明媒正娶的昭王妃,更是未来的中宫之主,私下唤一声“娘娘”不为过。
但顾大人温言请他不必如此,仍以旧时称谓称呼,他便也从命。
“陛下还在里面?”
孙敬应是,陛下理政时惯来不喜旁人搅扰。
他替顾宁熙开了殿门,毕竟顾大人哪里会是旁人。
书房中烛火明亮,陆憬搁了笔,笑着朝她看来:“怎么醒了?”
他示意顾宁熙坐到自己身侧,顾宁熙望案上奏疏,只觉他的精力当真是好得可怕。
新朝初定,内外皆需安抚。太上皇留给他的并非锦绣江山,而是初成一统、百废待兴的王朝。
烛火跃动,顾宁熙道:“还不能歇息吗?”
陆憬温和道:“有几桩民政临时需要处置,你先睡罢。”
顾宁熙没说话,只留在书房中陪他。
有时她都觉得,虽是大晋第二位君主,但开国之君该做的事他一样都没有落下。征战四方,平定中原,整顿朝纲,巩固一统,一桩桩一件件的重担都落在他身上。
亏得政权更迭平稳,若是当真走到兄弟阋墙那一步,不但大晋国力会因党争空耗得厉害,才安定几年的民心也会随之陷入动荡,朝堂不会是眼下平和气象。
顾宁熙垂了眸,若是踩着兄长的尸骨上位,他只会比眼下更勤于政务,更不爱惜己身,更要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盛世明君。
脑中纷纷乱乱想着,顾宁熙手中却在整理奏案。她又将他尚未阅看的一一读过,分了轻重缓急。
烛火已燃尽了半支,陆憬对着奏案沉思。
他抬了眸,方要在一堆疏案中凭印象找寻先前读过的文字,用以对照。
顾宁熙抬眸,安静地将一封疏案递到他手边。
第90章良宵
烛火拨得更亮些,陪着陆憬阅看奏案,顾宁熙眼前慢慢勾勒出新朝图景。
对内要整顿吏治,精简冗官,改行军制;对外要重新划定地方区划,撤并州县,加强朝廷对四方的控制。
此外还要裁撤王爵,太上皇初定天下时,将陆氏子弟无论亲疏大多封为郡王,以天下养之。
如此多的宗室贵胄,爵位势必要削减。
稳定朝堂政局的同时,还要恢复民间生产,教化百姓。
事事桩桩,都非一朝一夕之功。
身畔人治军出身,以军队改制入手雷厉风行整顿朝堂,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顾宁熙将意见相仿的奏报摆于一处,以免来回找寻。有些内容无关紧要的,她便拟作节略,念给陆憬听。
陆憬一心二用,手中御笔无需停歇。有时他话语只说前半句,顾宁熙便能明白他的意思,二人配合渐渐默契。
浮云蔽月,红烛燃去大半截,不知不觉间今夜的政事处置完毕,比陆憬料想得还要快上小半个时辰。
顾宁熙主动去牵他的手:“回去睡罢。”
她午后睡足了其实不困,只觉得眼前人需要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