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循望去,长孙无忌敛袖立于宫门处羊角灯前,晕黄烛光照亮他下颌,勾出清晰骨锋。
他向杜如晦视一眼,互致揖礼,后迈步上前,袍袖略一轻拂,将李惜愿遮入身后阴影。
“烦劳杜学士一路相送。”长孙无忌道,“在下来接公主回府。”
杜如晦闻言,目中掠起错综神色,唇齿隐隐翕动,有话倾吐却堵滞胸口,欲言又止。
末了呵笑:“既如此,杜某先告辞了。”
他折身又行一礼,握住仆役牵来的缰绳,掀袍上马。
驰至家中,下马入邸,妻子韦氏正侍奉母亲郑氏饮茶。女子行止端秀,青绿茶粉在那双纤纤素手下溶为画卷,白汽微微散去,女子便捧着翠玉荷花纹瓷碗呈予上首婆母。
郑氏抿一口,眉间蕴出赞许笑意,忽听女婢唤道:“郎君来为老夫人请安。”
堂内众人不约而同起身,韦氏迎上前,笑容温婉:“夫君回来了。”
郑氏示意韦氏:“你先下去罢。”
韦氏并一众女婢遵令退下,杜如晦欲执壶为郑氏添茶,手尚未出袖,郑氏淡淡睨他一眼,转过面庭,声调若漫不经意:“为何才回?”
“回母亲,临下值时蒙圣人召对。”
郑氏瞳珠陡然转向他:“圣人询了你甚么?”
“一些军务事项。”
郑氏神态深长,茶水自壶中潺潺淌出,倏道:“这段时日为母小恙,皆是韦氏衣不解带贴身服侍,倒比亲生女儿愈发尽心。””
“儿亦感激在怀。”
“当初若非我做主,还不知新妇愿不愿侍疾。”郑氏意有所指。
斟茶的手骤而一顿。
有顷,杜如晦道:“母亲不知其人性情,她并非母亲所想。”
郑氏不置可否,偏开首,话音里含了三份讽嘲:“便是知又能如何,我还曾指望你能尚公主,原是我无福与圣人做亲家。”
杜如晦无话,郑氏便也不再言语,摆手令他自去。
他步回房中,韦氏正端坐褥中缝织衣物,他闭目揉按额际,睁开双眸,对上妻子关切的面容。
“夫君可是头疼?”韦氏道。
杜如晦摇首,却听她言:“妾予夫君视一物。”
观她起身,自屉中取出一捆卷轴,打开时,乃一幅韦氏小像。画师笔触细腻,线条灵动,女子娴丽深静的闺秀仪态跃然纸面。
“你去寻了她?”杜如晦瞥了画像一瞬,旋即不可思议地抬头。
韦氏微颔,坐入他身旁:“妾不过是欲见见传闻中令夫君倾慕多年的公主是何模样,谁料妾甫见了她,便知缘由。”
杜如晦缄声不答。
韦氏笑道:“公主盛情款待了妾,妾与她一见如故,并提出为妾作此肖像,妾自然不敢,公主却言她欠夫君一幅画尚未兑现,不若予了妾。夫君,公主所言可为真?”
他刹那怔默一顷。
「公主拒了你的婚书,你不若及早死了这条心。京兆韦氏长女之母是我闺中旧交,其女淑均守则,堪为主母,我已为你聘请媒妁登门提亲,此事半刻也耽误不得。」
「如晦无心婚事,母亲莫再逼迫。」
「逼迫?是你逼迫为母在先,为母不得已作出让步,如今倒好,公主已明确拒绝于你,你若再固执己见痴心妄想,为母宁肯舍却性命不要。莫非你情愿背负不孝名声,亦要将母亲气死在榻么?」
「母亲当真要绝情至此么?」
「放眼全长安,还有孰人能像我这般容忍儿子年过而立仍孑然一身?」郑氏态度坚决,再无回旋余地,一双眼目似利刃汹汹射来,「三日后为母替你纳采,一切由为母持办,木已成舟,你不必多言了。」
……
原来,到底是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潇湘我向秦。
暮日斜照窗扉,移转花影,杜如晦自回忆中抽离思绪,长叹一息,仰倒入椅中。
“你饿么?”观李惜愿嗅着集市飘出的饼香,似乎陶醉,长孙无忌问。
李惜愿眨眨眼皮:“谢谢辅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