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他确定自己以前从未见过这个陌生的年轻人。
但他依然是从屋里迎了出来,问道:“我就是任鸿飞,不知这位小兄弟找我有何贵干啊?”
陈松仔细看了看这任鸿飞的脸色,苍白之中带有几分憔悴,头发之中隐藏着不少白发,显然是最近遇到难事了。
要说起这位任大哥,那可真是一位传奇人物!
1944年10月25日,任鸿飞出生于贵省顺市的宁县,一大家人靠当老师的父母的微薄薪水度日,没有其他来源。
任鸿飞记得,每个学期每人缴纳2—3元的学费时,母亲每次都为之发愁。
每到月底,经常看到母亲到处向人借3—5元钱度饥荒,而且常常是走了几家都未必借到。
任鸿飞的少年时期是在贫寒的生活环境中渡过的。他在镇里从小学读到初中二年级,后来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他从初三到高三都在另一个地方生活与学习。
高中三年,任鸿飞最大的愿望是吃一个白面馒头。临近高考时在家复习功课,他饿得实在受不了,便用米糠和菜掺和一下,烙着吃。
母亲经常在早上悄悄塞给他一个小小的玉米饼,使他安心复习功课。正是在饥饿中,家庭的亲情和父母的言传身教,给予任鸿飞无穷的动力。
1963年,他毕业于贵省某地的第一中学,后就读于渝市建筑工程学院的暖通专业。
任鸿飞还差一年毕业时,那场大风暴开始了,任父是知识分子,其背景和职业经历让他扣上“臭老九”的帽子,很快身陷囹圄。
在牢狱中,任父希望儿子的学业不会因此受阻,任母写给儿子的信中也不曾提及父亲的遭遇。
后来,任鸿飞从一位老乡的口中得知了父亲的遭遇,一路“扒火车”回家,路上因为没有车票而被反动派们痛打,或被列车管理人员赶下火车。
最终他一路颠沛流离地回到家中,目睹家中一片狼藉。
家中所遭遇的一切,任鸿飞历历在目,他觉得愧对父母。
任父倒是打起精神,在困境和压力下表现出难得的意志,给了任鸿飞莫大的勇气。
任鸿飞想到,如果要做一个孝子,就得马上回去继续在学业上深造。
回到学校以后,任鸿飞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学科全部自学完成,还自学三门外语。
1967年,在离开家庭以后,任鸿飞面临毕业就业的问题,并于1968年迎来分配工作的机会。
按照通例,他应该成为工农大军中的一员,然而他毅然选择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任鸿飞所属的部队是基建工程兵部队,在国家基本工程建设和国防施工布局方面地位很高。
任鸿飞所在的部队很快有机会参与一场规模庞大的军事工程建设任务,有幸参与其中的任鸿飞和战友们所要做的,是建立起成规模的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工厂。
经过这次军事工程建设任务,任鸿飞体悟到团队的力量和组织的重要。
这些都为他日后创建中华有为公司发挥了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