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煦阳
爱早早的第122天
冬季一个人的清晨,枕边空落落的,醒了就很难再入睡。
苏早裹上法兰绒睡袍起身,单手抱着胸,握着记号笔站在小黑板前,将小黑板上的“121”改成了“122”。
空调送出的暖风徐徐吹着,她注视着两个歪歪扭扭、笔迹截然不同的“2”出神。
不可思议,时间过得这么快,再过一天,就是除夕了。
她和姜威,从夏,到秋,又到冬。
竟然,要一起过年了。
除夕夜,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大日子,却是苏早长大以后最不愿面对的一天。
离开溪城去沪市读大学后的每一个除夕夜,她都在不同的地方独自熬过。
最开始,她天真地以为,这一天和寻常的寒暑假没什么不同,但是整栋宿舍楼只剩她一人,连宿管阿姨都回家吃年夜饭时,那股冷清劲儿,冻到她起鸡皮疙瘩;
后来,她吸取教训,提前订好酒店,去大街上闲逛打发时间,流动人口居多的沪市,连树叶都知道不能在除夕夜落到地上,掉下来了可就没人管了。
经过几年摸索,苏早勉强找到了看起来不那么凄清的过年方式。
和所有团团圆圆的小家庭一样,赶在超市打烊前采购年货,再拎着大包小包找一个热闹的餐馆吃一顿,最后到指定的小广场看会儿烟花,算是凑热闹的标准流程。
住进阁楼后,常年一个人过年的房东阿姨跟她意外投缘。
近两年的除夕,她陪着儿子都在国外的房东阿姨买菜做饭、守着电视看春晚,热闹了不少。
雨好像停了。
苏早站在单元楼下的过道里,抬手伸出廊外接雨滴。
姜威说这顿饭是为了往后有工作交集的话,多条路,可能是出于他知道自己是化工厂的人,也可能是弥补他下属的过失才出面,但如今静下心来想,她的岗位其实只是做些接待事务,并不能成为别人的路子,除非……
苏早指尖摩挲着手中残存的雨滴,转身去敲了赵大姐的家门。
她答应明天去相亲了。
她需要尽快回到技术岗位,那么今晚这顿饭,她才吃得不心虚。
因为时间紧,她便想到刚才与姜威说的绍兴会馆,她也有些想吃了,于是地点就定在了那儿。
明晚下班直接去见面,是以苏早准备上班前就换上一身水蓝色的连衣裙,纯棉的质地暄软又不会太贴肤,立领口不过脖颈半截,让人穿着不自觉抬头挺背,她又想起姜威,和他吃饭都不敢塌腰含胸,他像钢板一样正。
绍兴会馆的门头灯才打亮,路边的车已经堵了半道,车牌上写满了京A,谁都自觉保持距离,于是车队就这么拉长了。
会馆内的包厢窗户一个个支起,正对着馆中的花园,昨夜下了场春雨,今日开得更盛了,空气里散发着幽微的暗香,随着食单一页页掀动。
“这次出国的训练名单里,知道为什么没有你吗?”
主座上的老太太金边老花眼镜搭在鼻梁上,金穗子从镜架两边垂下,绕过黑底绣金的褂子领,眼睛是在看菜单,话里却说的是名单。
热茶汤沁入瓷杯中,坐在一旁的青年人答:“能者居之,又不是非要定我,美琴女士,我们不走关系。”
张美琴已经不想看菜单了,将金边眼镜摘下,金穗子便挂在了脖子上,她将菜单推向大孙子,叹了口气:“看来我也要舍下我这张老脸,去给你走动走动关系,男女关系。”
姜威厚皮子厚脸,淡定地拿起菜单翻起来,耳边还是张美琴的声音:“我问了你们领导,他说姜威什么要求都符合,就是一点,未婚,没有家属在国内,谁都不敢放出去。”
姜威翻了两页菜单,又端了杯茶慢条斯理地喝起来,然则说话的人却不口渴,继续讲:“现在提倡晚婚晚育,不是让你不婚不育,你已经够听从指挥了,三十了都还没对象,先前给你介绍了几个,怎么就没合适的?”
“没意思。”
“那什么有意思?”
菜单翻到了绍兴黄酒那一页,姜威搁下茶杯,说:“切炸药有意思。”
张美琴“哼”了声:“那你就跟炸药过一辈子啊?”
“我的第一个军功章就是炸药给的,那炸药如果弄不好,你孙子半边胳膊都没了。”
张美琴若有所思,这时侍应生进来倒茶,她听见姜威点了黄酒,也不想问他今儿怎么能喝酒了,她都想喝了。
她不开口,姜威也不说话,她认为这是她的冷战态度,让他反思,让他添堵。
但菜上来了,他竟然还挺有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