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她隐约察觉到了什么,想起那次纪吟将她们叫过去,平白无故地赏了她们许多金银。便是从那时起,夫人就已经在准备逃跑了吧。
就如段伏归一样,尤丽曾经也以为纪吟真的放弃逃跑了,尤其两人的相处日渐亲昵,任谁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尤丽忽然意识到,夫人没告诉她们任何人,应该就是希望万一事发后,她们不要被牵连。
于是,面对段伏归的审问,她选择对那次赏赐的事闭嘴不谈,双手伏地,额头结实地磕在地上,“奴婢确实没有发现。”
陶儿跪在尤丽旁边,她十分害怕段伏归身上那宛如地狱修罗一般的气势,小脸早被吓得血色尽失,整个人都在发抖,脑子里零星闪过那夜纪吟将她单独留下嘱咐她的话,她脑子不聪明,判断不出眼前的形势,然而尤丽不说,她也不说,同样回答说不知道。
其余人也都十分默契,没有一个人暴露。
段伏归并没怀疑她们的说辞,毕竟连他自己都没发现,只是这些人实在不中用,留着也是碍眼。她不是在乎她们的性命吗?可她竟敢如此欺骗愚弄自己,段伏归心中陡生出一股汹涌的暴戾情绪,只恨不能将眼前的一切都毁去……
“将她们拖下去……”段伏归顿了下,就在他话音将要落下时,忽有禁军来报。
“陛下,虞国夫人来了,想求见陛下。”
段伏归脸上明显露出几分意外,便是这点情绪变化,才将他从方才近乎癫狂的状态中抽离出来。
段伏归沉默了瞬,最终还是让人把虞国夫人请过来。
他刚派出人去传话,没一会儿宫门口就传来了动静,大概是早就等候在玉樨宫门口了。
虞国夫人被人簇拥着过来,她让其余人留在外面,自己跨入玉樨宫,踏进院中,看到跪了满地的宫女太监,她眼神在这些人的脸上一扫而过,最后看向段伏归。
“陛下。”
苍老的声音传来,段伏归主动走下台阶迎她,揉揉额角,声音略带倦怠:“外祖母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虞国夫人温和而慈爱的目光落在他脸上,看他连作战的甲衣都未曾卸,英挺的脸颊上满是干涸的暗红血迹,因数日未曾休息而泛着青黑的眼底和赤红的眸子,不由心疼起自己这个外孙来。
更不要说这院子里的情况。
虞国夫人也早听说了纪吟失踪的消息,她知道以段伏归的脾气,回来后必定是要大发雷霆的。
她只怕他盛怒之下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她不希望自己的外孙传出暴君的名声,于是一听说他回宫,就连忙赶了过来,所幸看情况应该还来得及。
“先前京里都在传陛下受伤了,我人老了,经不起惊吓,所以要来看看陛下,如今看到你还好好的站在这里,我就放心了。”虞国夫人的声音温和厚重,带着来自亲人的浓浓的关心,本该让人心里一暖。
段伏归却冷笑了声:“您当然希望我好,只怕有人恨不得我死在路上算了。”
这个“有人”说的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
虞国夫人暗叹一声,她知自己这外孙这次是彻底被激怒了。
旁人或许会觉得段伏归性格冷厉,甚至不近人情,但作为看着他长大的长辈,虞国夫人却知他实则最重情义,只是一般人难以走进他心里,便只看到了他冷硬的外表,而一旦他动了真心,将人放在了心上,他就会倾尽自己的一切对那人好。
纪吟就是入了他心的人,只可惜她偏要想方设法逃走,这对段伏归而言,无疑一把匕首刺在心上,他决不能容忍这样的背叛。
虞国夫人的到来,段伏归虽怒意不减,却多了些理智,没再随便喊打喊杀。
“我知道你现在必是愤怒至极,可你是一国之君,你身上有自己的责任,燕京城刚经历一场叛乱,万千臣民还等着你做主呢。”
“而且你要寻她,总得先把自己顾好,冷静下来,细想她会去何处,否则这般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就算撒出去再多人手也是无用功……”
“外祖母,我知道了。”
段伏归在虞国夫人的温声劝抚下,好歹稳住了情绪,卸了甲,洗漱了番,换了身衣裳,重新往前朝而去了。
他把手下的大臣都叫过来,开始接管战后的各项杂事,此次叛乱,牵扯出不少慕容氏余孽,所有人都知道,朝廷又将迎来一波清洗。
从段伏建在渤海起兵叛乱,到西山行猎匹娄同等人勾结秦人刺杀,再到如今段伏成谋乱,一次又一次洗牌下来,朝中原本的旧势力在不断打破,如今被扶植起来的都是段伏归一脉的人。
每次叛乱,是危也是机。
于是段伏归虽才登基不过一年多,对朝堂的掌控力却不亚于旁人久坐十年龙椅,甚至比那些当了十几年皇帝的掌控力更强。
不停忙碌了四五日,燕京城中终于勉强恢复平静。
这时,段伏归把段英和元都叫过来。
“有线索了吗?”他问。
二人齐齐摇头。
“白马寺
山上山下都找过数遍了,没有夫人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