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况握着锅把手,轻松颠勺,忍俊不住。
“准备开饭。”
“吃完饭一起看看房。”
第44章L。ing“小女子包您满意~”……
L。ing:43
做饭这种事也是熟能生巧,之前没遇到乔铃的时候,陈况自暴自弃地过日子,别说亲自下厨做饭,连饭都不能规律地吃几顿。
后来有了她这么一个一顿不吃饿得慌,嘴还挑得不行的女朋友,他不仅重拾厨艺,还根据她的口味研究了不少新菜,现在的手艺都能顶半个厨子了。
两人一如往常扎在略显拥挤的餐厅,碗筷碰撞的清脆声和闲聊交织着,温柔和谐。
饿瘪的肚子得到了满足,乔铃像个得到了营养液的小草,叶脉重新充盈了起来。
人逢喜事精神爽,从决定修复外婆的遗作,到后面被陈况鼓励,豁出去砍掉小店营业时间加班加点完成这套苗银嫁妆,过了太久,经历了很多心理和技术上的坎坷。
今天上午做完最后一环,除了如释重负和开心以外,乔铃也得以用最这样的角度,和外婆“对话。”
她终于能看到,外婆托着年迈的身躯,哪怕用尽最后一点力气也想呈现给她的东西。
做完了这套嫁妆,乔铃更加证实了心底的猜想。
她想,外婆对自己或许不全是冷漠和恨铁不成钢,对母亲也一样。
爱屋及乌,因为她是妈妈的孩子。
因为妈妈当初结婚,外婆就赌气没有给她任何苗银嫁妆。
所以这套给她预备的嫁妆里,是不是也有外婆对妈妈的那份弥补呢?
乔铃会这么想。
东亚家庭的感情是复杂的,尤其女性祖孙三代之间的情感更甚。
无法用语言准确形容,所有的答案,都成了乔铃静静凝视这套嫁妆时,长长叹下的那口气。
不知道她如果把这些情绪讲给妈妈听,对方能不能理解自己,多宽恕外婆一些呢。
“怎么了?”对面的人出声。
乔铃回神,才发现自己吃着饭愣了神,看向带着询问神色的陈况。
“没……我发呆了。”
他纳闷,轻哂:“吃饭还能发呆?还要不要再加点汤?”
“好啊,我可能是米饭吃太多了,有点发饭晕。”
不过再喝一碗鲜鲜的蘑菇菠菜汤还是没问题的,乔铃笑嘻嘻把汤碗递给他。
“其实刚才我在想我那个作品的事。”她说。
陈况给她盛汤,“想什么?”
“做完以后好像慢慢能懂为什么外婆对这件事苛刻到不近人情了,所有能承载历史的东西都沉甸甸的。”
乔铃说:“据说古代苗疆民族是没有文字的,他们的文字就是银器上的图腾,画样就是故事。”
“民族随着迁徙,分离逐渐形成了分支的少数民族,技艺和图样也有细微的区别。”
“我对着师兄给的外婆的图谱刻花纹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为什么她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这件事。”
“不管是深了浅了,都会偏离最原始的纹样,要牢牢把握这种火候,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乔铃侃侃而谈,脸上少了些执念,多了很多释然:“要活像一个历史容器,是件很沉重的事吧?”
“况且放在现代,做这种事一点所谓的前途都没有,也创新不了。”
陈况没想到她做完这套银饰后竟然会引发这么一番感悟,把汤放在她面前,不由得对她产生敬意。
“所以现在,还想成为她的后继者吗?”
“我不知道,可能我真的做不到。”乔铃盯着桌子上的饭菜,“因为我现在做自己的原创银饰小店就已经很快乐,很有成就感了,如果以后能发展成自己的小品牌就最好了。”
“但是?”陈况手指点着桌面,猜她的后话。
“但是。”她莞尔,果然还有转折:“但是我想……这么美的东西至少该被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