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省委办公厅机要室。
张卫东将密封的辞职申请郑重递交给机要员,亲眼看着文件被录入加密系统,送往中央组织部,他才离开。
三天后的上午,张卫东接到了秦康书记打来的专线电话:
“卫东,刚收到中办通知。”秦康压低声音,“大长老要见你,明天上午十点,专机来接。”
张卫东瞳孔微缩——这个召见时间,比他预想的快得多。
只是这专机来接的待遇,有些让他招架不了啊。
他隐隐约约的有一种预感,这次召见,绝对与自己的辞呈没有多大的关系!
------
次日清晨,江城机场戒严。
国安特勤检查完专机每一个角落,仍不放心地追问机组人员:“航线天气确认过了?备用降落方案呢?”
张卫东拍拍那位国安人员的肩膀:“放松点,现在是和平年代。”
“张书记,您现在可是某些人的眼中钉。”
张卫东却是拿出了一个金属盒,“最新研发的量子加密通讯器,哪怕在万米高空也能直连盛世科技数据中心。放心吧。”
专机腾空而起。舷窗外云海翻腾,张卫东翻阅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数据报告,钢笔在“科研投入占比”一栏反复画圈。
这是张卫东接到去京城汇报后准备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
中南海小会议室。檀木香混着龙井的清气。
大长老亲手给张卫东斟了杯茶:“年轻人有魄力啊,市委书记说辞就辞?”
“首长,我是想集中精力突破技术瓶颈。”张卫东双手接过茶杯,“‘微讯’只是开始,接下来在量子计算和新能源领域……”
“这些不急。”大长老突然翻开一份标着“绝密”的文件,“先说说你对设立长三角科技特区的看法吧。”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几个经济特区,但是,科技特区,还是首次提出。
尤其是,这竟与张卫东准备汇报的内容不谋而合!
再看文件首页的规划图,张卫东呼吸不由一滞——以中海为龙头,串联苏浙皖三十个高新园区,规模远超当年鹏城特区!
张卫东以自己这个重生者的角度来审视,他也不得不承认,国家领导人的高屋建瓴和高瞻远瞩!
当然了,长三角是华国通向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顶层设计者能够想到在这里,打开科技的缺口,那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国家将科技特区设在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里有着全国最丰富的资金来源,有着最敏锐的眼光,和最智慧的大脑!
如果没有这样一块各方面资源都极其丰富的好土壤,科技是很难飞速发展起来的!
要想像张卫东这样随便一个想法,只要说出来就能实现,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为,一般来说,创新的东西,很难短时间内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任何庞大的计划,都会胎死腹中。这就是最悲哀的事情。
所以,看到国家领导人在他之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设计,张卫东没法不激动。
“太有必要了!”他脱口而出,“M国有硅谷,樱花国有筑波,我们早该打造自己的创新极核!”张卫东的钢笔竟然不自觉地开始在纸上勾画:“建议把江城也纳入辐射圈,这里既有重工业基础又有‘智慧农业’示范田……”
大长老并没有阻止,而是笑着,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涂鸦:“具体说说制度创新吧。”
毕竟,科技特区是国家第一次提出,完全没有这样的范本可以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