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知道,涉及到政务的事宜,臣妾是不该插嘴的,可……”讲到这里时,徐云停了下来。
“不必如此,有什么想法,对朕讲出来就是。”
见徐云这样,楚凌露出笑意,伸手对徐云说道。
“臣妾心中有些担忧。”
徐云走上前,迎着楚凌的注视,“在来安和县途中,臣妾并不知这章繁,乃是正统四年的新科进士。”
“所以对李家镇私征市税一事,想的无疑是浅薄了些,觉得这要么是该县县令为中饱私囊,故而才暗中授意户房有司做的,要么是该县县令无能,被底下的人瞒着去做此等事宜的。”
“可在听闻陛下所讲,臣妾发觉这件事,似没有想的那样简单,甚至闹不好,这牵扯到了京畿道,一些府县的争斗。”
“这样想是没错的。”
楚凌握住徐云的手,“但也正是这样,朕才更坚定要留在安和县,如果真如云儿所想的那样,恐这在京畿道并非个例。”
“如果真是这样,这意味着什么?”
“不可否认的一点,朕在着手整顿朝堂之际,是将一批批贪官污吏,奸佞败类清扫出来的。”
“如此就避免不了一件事发生,即中枢出现的政斗博弈,是否会下沉到地方去,如果影响的范围小些,一切都是好说的,但要是影响的大了,而中枢对此毫无警觉,恐对社稷就不好了!!”
徐云点点头没有说话。
这也是她所想的。
看着徐云的状态,楚凌表明没有变化,心中却生出了赞许。
作为正统朝的皇后,是可以不干涉朝政,毕竟后宫干涉朝政,是会对社稷带来很大威胁与隐患的。
但与之相对的,徐云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嗅觉和判断,总不能什么都不知晓吧?真要是这样,如何能叫嫡出的皇嗣具备远超同龄人的才能?
别觉得这是小事。
徐云诞下皇嗣,势必是要朝储君培养的,而且徐云最好能诞下很多皇嗣,这对大虞国本是有益的。
很多事情别人可以不考虑,但是楚凌必须要考虑。
哪怕他的祖母,在生前解决了他所有烦恼,明确了他嫡出的身份,但无法改变的事实,是他克继大统前的那段经历,还有克继大统后发生的很多事。
如果想要避免十几年后,甚至更久一些,大虞中枢出现什么不好的事,继而对社稷产生影响,那么在册封储君一事上,楚凌必须要册封嫡长子,这件事对他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经历的多了,楚凌对一些事看的很透彻。
夺嫡,这件事在正统朝,是无法避免的大趋势,哪怕楚凌册封了嫡长子为储君,这都是必然要经历的。
对他而言,还好些。
毕竟这是家常便饭了。
但对于储君,这就有些残酷了。
明明他就是继承人,为什么要直面这些?
可人性就是这样的。
所以在这一切的延伸下,核心就指向了徐云,通过先前的事情,徐云做到了一个有分寸的皇后角色。
也是这样,使得徐云在这一时期,甚至往后一段时期内,她的皇后之位是牢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