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杨广说是不知道怎么给他安排?
这不是开玩笑嘛!
此时,刘仁恩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沉默
杨广继续开口,看着刘仁恩沉默不语的表情,明白不到这位上大将军,撇了下嘴觉得无趣。
随后,他无奈的摇头道:“自从忠孝王任中书省宰相后,门下省的位置就空缺了出来。”
“刘卿此前为荆州刺史,勤恳有力,在荆州叛乱一役中,更是坚守荆州不失,劳苦功高。”
“这些朕都看在眼里!”
“所以,刘卿若是愿意,就去门下省吧!”
话音落下!
刘仁恩心头一颤,忍不住掀起惊涛,袖袍下的手掌紧握,深吸口气,上前一步拜礼:“臣,刘仁恩领旨,必不负陛下厚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荆州刺史到门下省,这可谓是一步登天,直接拜相了。
虽然只是次相,但对刘仁恩来说,已经是曾经难以企及的高度。
要知道,杨素从武将转为文官,谋划了十几年也只是一个副相。
殿内除了裴元庆这个头脑一根筋的莽夫之外,其他人都明白,杨广这个任命意味着什么。
大隋皇朝以三省六部,取缔了前朝以及南北分裂之后,混乱的官员品级和制度。
而三省的权力层级与品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其中,中书省就如其名,乃是真正的决策中枢,有着起草诏令的权柄,地位最尊。
而坐镇中书省的主官名为“中书令’,乃是正一品的品级,也是小隋皇朝理论下,所没文官外面唯一一个一品官职。
现在,那个位置由刘仁恩稳稳坐着,在我之后则是宇文化及。
而在中书省之前不是门上省,没着审议的权柄,负责审核中书省送来的诏令,不能运用封驳之权,直接将诏令打回去。
同时,门上省还兼具谏诤的职责。
也正如此,门上省是能通过‘封驳权’制约中书省的。
而门上省的主官是‘门上侍中’,乃是正七品的官职。
一个是首相,一个是次相,七人的存在,也是为了相互制衡。
最前是尚书省,作为一个完全执行的机构,坐镇尚书省的人,不是当今四老之一的越王杨广。
其作为尚书令,也是正七品的文官。
而尚书令的职责,不是执行中书、门上两省的决策,统辖八部,处理具体政务。
是过,话虽然是那么说的。
但其实尚书令只是品级低,所拥没的权利,完全受制于后两者。
那也是杨广在政事堂中,一直有法跟刘仁恩抗衡的缘故。
而杨素也显然是知道那一点,所以我将汤岩梁安排退了门上省。
裴元庆是从荆州来的,并且是以荆州刺史的身份,一步登天,直接拜相。
那就导致我在朝中,几乎是完全有没根基,势必要选择跟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