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有些忐忑:“将军,沈姑娘睡下以后一直没醒,要不要叫醒她?”
“她何时睡下的?”
“大约辰时。”
顾景行:“……”
天亮后才去睡,昨晚又折腾了一整夜,现在刚过晌午,她肯定是累坏了。
“别叫她,让她睡。”
“遵命。”
顾景行和魏王出现在此处,并非巧合。
凉州雪灾致牲畜冻死,流民失所,加上附近几个州都因为这场雪灾,风寒疫情肆虐,民众饥寒交迫,缺医少药,死伤无数。
永泰帝听闻这个消息,便立刻下令赈灾,可很快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运往凉州的物资竟然都在半途出现问题,要么官船被人撞翻,要么赈灾物资被山匪途中劫走,损失了灾粮竟有十万担之多。
永泰帝登基二十年,还没遇到过此等憋屈之事,在朝堂上便降下雷霆之怒。
在皇帝派人调查之前,顾景行早就派出暗卫前往凉州方向,一方面他原本就接到吴痕报信,说安戎附近州县都出现风寒疫情,他便遣人采买大量风寒药物送过去,另一方面,赈灾粮仓动用了军粮库,他身为大将军,这批军粮出现问题他自然要亲自过问。
几番查探以后,已有密探返回消息,这事多有蹊跷,先不说那被人撞翻的官船,出现山匪抢劫的路段,前面十多年都不曾出现过任何山匪劫掠,附近山头也没有成规模山匪聚集,那么多赈灾粮食,如果都是被山匪劫掠的,那是多少人规模的匪帮?为何在被劫掠之前附近竟一点消息都没传出?
其实顾景行心中已有答案,永泰帝派出的人查不出个所以然,朝堂上的风声已然从尽快赈灾转变为剿匪,顾景行便心知,这件事只怕没那么简单。
果然,国舅爷周世庸竟然提议,让今年刚满十七岁的皇长子魏王前往赈灾平复灾民怨气,只有皇子代表皇帝亲临才能彰显本朝对于民意的重视。
周世庸这话一出,便有很多人附议,永泰帝不置可否,只看着跪在不远处的魏王。
抬眸看向顾景行:“顾大将军,依你之见呢?”
让毫无经验的魏王单独去赈灾,无疑就是去送人头的。
永泰帝就算再不喜欢这个生母出身卑微的皇长子,也不会这么安排,他既然问了自己,自然是觉得他能护着皇长子完成这个任务。
也罢,这次的事情,顾景行原本也打算亲自去一趟凉州,如果可能的话,凉州距离安戎也不远……
“臣愿陪同魏王前往凉州赈灾,并且调查山匪劫掠官粮之事。”顾景行上前拱手道。
永泰帝脸上没什么
表情:“行,这事就这么办吧。”
这件事就这么落在了顾景行和魏王头上,这并不是魏王第一次办事,却是他第一次揽这么重要的差事。
他身为皇长子,从小便知道自己处境尴尬,这件事办好了,未必能得到父亲的夸赞,还得防着旁人说闲话,办不好那就得遭殃了。
就连顾景行都以为魏王也许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却没想到他一路没有停歇地往凉州赶,还在路上问了他许多关于这次灾情的细节,不仅如此,每到一处,他还会召见官员,询问该地流民安置情况。
光是询问官员他也不放心,自己一路上也在暗中观察。
对于这样的魏王,顾景行沿途都护着,配合着他的行动。
只是没想到,快到凉州的时候,两人却先后病倒。
第99章穿到古代开医馆13脱离危险
魏王这次病得很重,在前往安戎接沈浅之前,顾景行也先后给他找了十多个大夫了,都纷纷摇头,自己身边跟随的军医也说棘手。
风寒加上胸痹,这种症状十人中能活三、四人已是不易。
顾景行自然不能让魏王折损在赈灾途中,他也知道沈浅在安戎开医馆行医,而且医术了得,便存了几分死马当活马医的侥幸,索性前往安戎搬救兵。
谁也没想到,顾大将军竟然从安戎带回来一位女医,而这位女医只花了短短一夜的功夫,便让性命垂危,看着就不太行的魏王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随行的刘大夫都觉得简直不可思议,顾将军带人回来之前,是他负责照顾魏王,以魏王的脉象,最多还有两天可活,他的风寒之症极重,只怕找来神医也无力回天。
没想到这位女医看着年纪不大,却本事了得,据说连夜施针,又开方煎药,一夜过去,魏王在她的治疗之下真的有所好转。
无论是面色、呼吸、还是脉象,都说明他已经闯过鬼门关,如今只需要用药好好调理,定能康复。
他跟人感慨这事的时候,随行伺候顾将军的副官也忍不住感慨。
“谁说不是呢,这位大夫来了以后,不仅治了魏王,还直接将顾将军都给训斥了一顿,让他回房歇着,你都不知道,当时我刚好在外面,吓都快要吓死了,你说咱们这位爷,平时被谁训斥过啊?就连皇上……咳咳,总之这位刚来的沈大夫厉害着呢。”
“是了,昨天顾将军也发着高热,也不让我看,也没吃药,还骑马骑了那么长时间,今天我都忘了问了,他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