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声音,并不属于在场其他宾客的。
皇帝分别从暗卫、侍卫那儿得到了准确的回答,心中便有了决断。
他在长公主等宾客的簇拥下,来到了雅集的主会场。
水榭边,一旁的高台上,戏子们全都匍匐在地,恭敬的迎接圣驾。
皇帝随意的抬手:“继续吧!”
长公主得了圣旨,赶忙冲着管事示意:“接着奏乐,接着舞!”
不多时,鼓乐声重新响起,戏子们继续咿咿呀呀的唱着。
皇帝高坐主位,扫了眼戏台,便开始与长公主闲话:
“皇姐的桃宴,愈发热闹了!”
“陛下谬赞了,今年天灾频频,臣本不欲这般张扬,没得抛费,但想到可借此机会,筹措些赈灾的善款,便还是遵循往年的惯例,办了这桃宴。”
长公主年逾四旬,她出嫁二十多年,公主府的桃宴便举办了二十多年。
起初只是赏游玩的雅集,但,因着参加的少男少女比较多,每年雅集结束,总能促成几段良缘。
公主府的桃宴便成了京中权贵的“相亲宴”。
长公主也上了年纪,愈发喜欢“成就好事”。
桃宴能够促成良缘,还能给公主府带来许多隐形的好处,长公主也就更加上心。
她嘴上说着“天灾频频,不愿张扬”,事实上,她从未把旱灾、水患放在心上。
天灾如何?
左右不会祸害到她的身上。
但,桃宴停办了,她还如何维持公主府的体面与威仪?
她确实是皇帝的长姐,可出嫁这些年,姐弟间的感情,早已混杂了太多的利益。
她不是个强悍的性子,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才能,所能做的,就是利用桃宴的影响,为自己谋取好处。
她的桃宴,可不只是给少男少女相看的机会,还能帮权贵们“选美”。
皇帝去年新纳的美人儿,太子新选的太子良媛,都出自她的桃宴。
对上,她可以献美讨好。
对下,她宛若掌握着通天的捷径。
才能平庸,与皇帝感情平平的长公主,就是靠着桃宴,稳稳的坐在了京中权贵的顶端。
是以,哪怕天灾人祸,哪怕被人非议,长公主也不会自挖根基。
杨芙心声的出现,更让长公主有种“果然没有白做”的宿命感。
没能选出恰当的美人儿又如何?
这不是还有一个更让皇帝满意的“奇人异事”嘛。
长公主暗自得意,脸上却不露分毫。
话里话外的,她还要向皇帝解释:我不是“朱门狗肉臭”的不知民间疾苦,我这般做,恰恰是为了做善事。
皇帝淡淡的看了长公主一眼。
都是自家姐姐,他还有什么不了解的。
不过,到底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姐,这些年也知情识趣,偶有任性、妄为,却也从未伤及国本,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尤其是此次桃宴,竟发现了杨芙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长公主还在第一时间主动上报,亦是她的一份功劳。
皇帝素来奖罚分明,不但默默容忍了长公主的小心思,还给她在功劳簿上记了一笔。
“皇姐有心了!诸位女眷,也都是良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