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之间,都是对内地耽误港城发展的抱怨和对英国人的怀念。这个年代的港城在文字记录中确实璀璨,自己当年的反驳显得苍白无力。
此刻,铁皮棚顶漏下的阳光斑驳地洒在简易的木桌上。岳宁吃完河粉,擦了擦嘴,那些被美化的记忆里,人们只记得动辄消费几万的“宁宴”,却忘了港城也有铁皮棚下的煤炉。
她起身问道:“多少钱?”
“三蚊。”
价格着实便宜,岳宁从包里摸出钱递给老板娘。
她看了眼两个小姑娘,其中一个怯生生地问:“你是宁宁吗?”
“是啊!”
一直默默做河粉的老板说:“你们要像宁宁姐姐一样好好念书,将来才能成为有本事的人,知道吗?”
岳宁看了看那块招牌,翻转过来发现背面还算平整,便问:“还有油漆吗?我帮你们写块新招牌吧!”
老板惊喜道:“我去买,马上就来!”
他连跑带颠地拿来一罐油漆和一把刷子。岳宁抬头问:“您叫什么名字?”
“李佑财。”老板摘下旧木牌。
“写‘佑财西贡河粉’,好吗?”岳宁问。
老板连连点头:“谢谢,太感谢了!”
岳宁写好招牌,老板娘握着刚才收的餐钱,犹豫道:“宁宁,这钱……”
“您拿着,小本生意不容易。希望你们一直保持今天的品质,把这块招牌做响。”岳宁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
往体育馆走的路上,岳宁发现门口已被记者再次围得水泄不通:“宁宁,你知道数学考了多少分吗?”
岳宁低头一笑:“应该是全对吧?”
“哇!果然是我们宁宁,早就知道自己能考满分!”
“而且第二名只考了79分!”
岳宁这才发现来了许多粉丝:“这么热的天,你们怎么都来了?”
“给你鼓劲啊!下午也要考满分!”
中午时分,考试分数已揭晓,电视台现场播报了成绩,粉丝们纷纷赶来庆贺。
“宁宁,下午也要考满分!”人群中有人大喊。
岳宁摇头笑道:“别抱太高期望啦,不太可能的!我英文真的不算好。”
岳宁走进考场时,沈文琪匆匆跑过来:“宁宁,你去哪儿了?蔡先生中午来找你吃饭,没找到人。”
“我发现了一家超好吃的越南河粉摊,去吃了碗西贡河粉。”岳宁知道摄像机正对着自己,借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