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帝之前查抄阉党,就是最好的例子。抓捕的人不少,查获出来的赃款却不多。
如果不是政治正確,单纯进行反腐的话,仅凭查抄出来的財货,都没法给人家定罪。
理论上来说,靠严刑拷打,大概率能够把这些隱藏的財富搜刮出来。
可他们的身份是朝廷命官,不是光脚创业的叛军,做事必须遵守规矩。
“侯爷,无论他们怎么转移財富,钱只要在大虞的土地上,就能够找出来。
两广地区的商贾为躲避战火,逃往了福建、浙江等地,这是公开的秘密。
安巡抚真要肯下狠手,完全可以派兵去这些地方,把那些不给他面子的商人给请回来。
朝廷有意开放海禁的消息,流传了这么长时间,估摸著那些海商早就被嚇坏了。
此时改变计划,出售出海许可证,只要限定数量,估摸著他们也能接受。
为了垄断的暴利,付出些许金钱,想来问题应该不大。
对付其他几大商帮,也可以依葫芦画瓢,採取类似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真正麻烦的是加征田税。
看似是向土地的主人徵收,可地方官不愿意得罪士绅,朝廷加征的税款,很有可能被他们转嫁到雇户、自耕农、甚至中小地主身上。
等到平定了白莲教叛乱,不知道有多少自耕农家庭会破產。三省境內的土地兼併,很有可能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长此以往下去,早晚会出大问题。”
李牧隨即解释道。
坦率的说,现在的筹款方式,不是他想要的。
加征摊派钱粮,顶多临时筹集一笔资金。对朝廷眼下的財政困局来说,纯粹治標不治本。
可是没有办法,改革实在是太难了。
纵观整个歷史,变法成功的,都是寥寥无几。
无论是舞阳侯,还是李牧,都没有胆子在此时进行变法。
对现有制度,进行小幅度的微调,就已经算得上是勇於任事。
一旦深入改革税收体制,势必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
永寧帝不像能扛事的,真要是把事情闹大了,谁推动的改革,谁就是替罪羊。
“罢了!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事,要做事就必须付出代价。
为了平叛大业,就先苦一苦他们好了。”
舞阳侯略显为难的说道。
打击土地兼併,一直都是歷代王朝最重要的国策。
通常在王朝前期执行的不错,一旦进入中后期,土地兼併就会成为社会常態,不断吞噬帝国的財富。
无论李牧,还是舞阳侯,名下都有大量的土地。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看似都是买来的,可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根本没人会干卖地这种败家事。
世家大族的土地兼併,基本上也是如此。
强取豪夺的都是蠢货,真正有效的土地兼併,都是暗中进行谋划,藉助天灾人祸让自耕农破產,欠下巨额的债务。
最后为了生存,自耕农只能求上门来卖地。
一般来说,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就算是卖了土地,也还不上前面的债务。
此时只需以合理价格买入,再大度的表示:土地可以租给他们继续耕种,欠下的债务可以慢慢还,立即就能收穫自耕农们的感激。
传了出去,任谁也要说一声某某老爷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