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就不一样了,根正苗红的勛贵子弟,身上半点儿功名都没有,出仕就是武將。
看在军功份儿上,李牧一路做到都指挥使的高位,大家都没有拦著,可是担任提督不行。
通常在战爭时期,巡抚的官阶后面,通常都会加上提督衔,代表著管辖一省军务的大权。
一旦让李牧担任两广提督,那么在地方上,他就只需要向两广负责。
平级巡抚对他的节制权,相当於直接归零。
不用想都知道,两广境內的那些武將,后面会听谁的指挥。
几乎可以宣布,广东巡抚和广西巡抚丧失省內的军事大权。
这个先例一开,相当於在文官对武將的长期压制上,开出了一道口子。
既然今天李牧能够拿到,那么明天別的武將,也有机会拿到。多了这个念想,大家就会去努力爭取。
“杜大人说的不错,李指挥使长期在广西任职,不適合直接升迁为两广提督。
臣提议,晋升李指挥使为江南提督,辅佐江南总督主持平叛工作!”
大理寺卿丁铭宇紧跟看上前一步说道。
前一句大家听著还正常,后一句直接在朝堂上炸开了锅,
大家说好的一起反对李牧晋升两广提督,你丫的真就只反对他担任两广提督,转头就提名人家担任江南提督。
背刺的远不止一个,丁铭宇的话音落地,李牧紧接著又获得了四川提督、湖广提督、闽浙提督的提名。
全是户籍地官员的提名,以文御武固然重要,但叛军的威胁更具有切肤之痛。
距离武將做大,还有很长的距离。可白莲教叛军的威胁,已经近在尺武將做大后,影响的是他们手中权力,叛军做大之后,可是直接要他们的命。
虽然自己在京师很安全,可大虞朝是宗族社会。朝堂上的每一名官员后面,都有一大帮亲族。
拋开亲情不谈,他们在官场上捞的钱,也大都运回了老家存放。
叛军到了地方上一祸祸,大半辈子的积累,可就直接没了。
想想自家需要承担的损失,大家突然觉得晋升李牧担任提督的影响,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刚开始文官集团一起发力,著实把永寧帝嚇了一跳。紧接著文官內部陷入大乱斗,又让他看了一齣好戏。
正是文官们的激烈爭抢,一下子让永寧帝认识到,李牧在平叛战爭中的重要性。
细数之前官军取得大胜,貌似都是在李牧指挥下完成的,妥妥的將帅之才。
想通了这一切之后,永寧帝直接打定了主意,不再变更人事任命。
皇帝也是要面子的,岂能因为臣子们的一些想法,就朝令夕改。
至於围剿叛军,舞阳侯前面就乾的很不错。估摸著要不了多久,浙江也会稳定下来。
稳定了东南四省,再出兵收復湖广、江西等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就连具体的作战时间表,舞阳侯都给做了出来。只要四川和江南方面能够顶住,白莲教叛乱很快就会得以平息。
朝堂上的爭斗,李牧完全感受不到,此刻他正忙著和夫人敘旧。
不容易啊!
新婚之后不久,他就领兵出徵到现在。换后世的话,分別这么长时间,
帽子不知道变成了什么顏色。
封建王朝有诸多糟粕,唯独在这方面做的不错。
敢乱来的,直接上猪笼。
世家大族更是规矩森严,隨时都有丫鬟婆子跟著,单独见外男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