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贵主持京师保卫战,战后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大增。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让九边將门参与进来,分薄勛贵一系的功劳。
本质上,玩的还是平衡策略。
至於留下北虏,那只是一个政治口號。
真打起来,能够斩杀万儿八千敌军,就算了不起的胜利。
並非大虞军队不能打,主要是朝廷的財政支撑不住。
朝廷拨款不及时,下面的將领根本不敢血拼。
一旦摩下军队损失惨重,朝廷没办法给他们补足损失不说,甚至连抚恤金都要拖欠。
“谷大人说的不错,我大虞决决大国,岂能受一群胡人的欺辱。
倘若不组织反击,未来史书上,我等都是歷史的罪人!”
首辅万俊辉跟著表明了立场。
看得出来,文官集团在压制武將的问题上,现在已经达成了统一。
不过计划,还是太过空洞。
口口声声说著反击,到了具体行动上,一套靠谱的方案都没有。
除了召唤援兵外,没有有价值的建议。
从军事上来看,还不如让辽镇深入敌后,玩儿换家战术。
大家一起玩儿杀人比赛,把北虏年轻一代全部都给弄死,断了他们的根基。
“嗯!
擬旨,让天下兵马速来京师勤王。
正在参与围剿叛军的部队,不在徵召范围之中。”
迟疑了一下,永寧帝做出了决策。
並非成国公的提议不好,內心深处他也想派人把北虏年轻一代屠乾净,可这会有损名声。
符合帝国的利益,却不等於大家能接受。
放任敌军在境內肆虐不管,就为了断绝北虏的根基,读书人能把他骂死。
对自己的生前身后名,永寧帝一直都很看重。
换成先帝朝时期,北虏就不敢这么玩。
倘若几年前出现这一幕,九边之兵在第一时间,就会杀入了大草原进行报復。
大虞人口眾多,死上几百万,也伤不了元气。
可北虏不行,他们一共就那么点儿人口。
年轻一代被屠戮一空,管他们现在多么牛逼,都难逃灭族的命运。
广州府。
一队队士兵,整齐的排列在校场上,等待著舞阳侯训话。
原本约好的十月出兵,解南京之围,硬是被拖到了十一月。
此刻的南京城已经摇摇欲坠,为了催促他们加快速度,江南南边的信使是一波接著一波。
好在拖延时间,李牧是有经验的。
光誓师出征的仪式,就折腾到了现在。
本来该直接登船,硬是把部队从各地拉到了广州府,搞誓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