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奴婢觉得现在从朝堂,当以稳定为先。
北虏正在撤退中,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会不会杀个回马枪。
南边的白莲教叛军,现在已经成了气候,平叛將成为朝廷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在局势稳定之前,朝堂上不宜大动干戈。”
徐忠恩神色凝重的说道。
这些都是真心话,现在的大虞朝经不起折腾。
或许朝中高层存在各种问题,但谁也无法保证,把他们搞下去,换上来的人能够乾的更好。
这一点,在此前的人事调整中,就多次得到印证。
现在的內阁队伍,无论是威望,还是个人能力,都远不及先帝留下的辅臣队伍。
只不过涉及到皇权,大家默契的把这个问题,给遗忘掉了。
局势恶化到现在这一步,纵使永寧帝想把先帝留下的辅臣队伍请回来,时间上也晚了。
因为前面的政治清算,饱受心理压力的几位辅臣大臣,已经相继去见了先帝。
现在活著的一共就三人,其中两个还是武將。
“如果不进行调整的话,他们能够收拾现在的烂摊子么?”
永寧帝皱著眉头问道。
这个敏感的话题,一眾宦官都不敢接。
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大虞朝,谁也不知道。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永寧朝內阁大员更换速度快,六部官员就像是走马灯。
一些官员到任后,连衙门的情况都没摸清楚,又迎来了人事调整。
皇帝迫切的想要改变现状,压力直接传递到了內阁身上。
为了迎合圣意,大家不得不做出改变。
官员们层层加码,很多好的政策,到了最后落实上都成了恶政。
“陛下,现在朝廷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叛,其次是北虏。
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军事。
朝中用兵能力最强的首推舞阳侯,其次是成国公和镇远侯,再次才是各地的边將。
想要儘快在军事上取得突破,为今之计只有打破常规,启用这些用兵能力强的。
制衡的话,不妨派出监军。”
汪逸风转移话题道。
作为东厂厂公,比起一眾前辈们,他低调的不像话。
並非他生性低调,纯粹是现在的厂卫,根本牛逼不起来。
满朝朝中文武,都在联手压制他们。
办案的时候,各级衙门不仅不配合,还设置了多重门槛,想要搞事情都难。
想要打开局面,必须要先分化朝中文武对他们的压制。
最佳选择自然是把勛贵系大佬,打发到地方上任职。
下去容易,想要回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