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恐怕推脱不了!
文官集团中,话语权最重的就是江南那帮人。
以往他们是压制武將的主力军,每次打压武將都是他牵头。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老家被叛军给占了,很多人祖坟都被叛军挖了,
一个个对白莲教恨之入骨。
前面多次战爭都证明了,传统的以文御武,无力收拾现在的烂摊子。
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的政治立场,被动发生转变。
据说他们正在努力游说各方,並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上一次兵部尚书提出勛贵担任总督,都能够获得半数的支持,后面的支持者只会更多。
现在的局势非常糟糕,各省不是被叛军占领,就是遭受叛军的威胁。
北方各省也要面临北虏的威胁,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他们也必须支持朝廷儘快平定叛乱。
北虏在曲阜的暴行,可是打破了许多人的幻想。
一旦文官集团各派达成一致,加上陛下也倾向於重用勛贵,镇远侯想不出京都难。
毕竟,现在勛贵中也是人才匱乏,有能力统帅大军的寥寥无几。”
舞阳侯摇了摇头说道。
有些事情,不是想躲,就能够避开的。
勛贵墮落,这是不爭的事实。
看军中的勛贵子弟似乎不少,实际上这些人多是勛贵旁系。
除了有一个显赫的祖宗外,生活也就比普通人好一些。
如果不是宗族扶持,家学教育免费,他们和普通百姓没有多少区別。
正是因为一无所有,这些人才愿意入伍,到战场上搏富贵。
这些人想要成长起来,绝非一朝一夕。
嫡系主脉,因为生活富裕,根本走不出舒適圈,
一个个就算在从军,也只是在京中任职,出了京师大门都嫌远。
这样的生活环境,自然诞生不了名將。
在上一代勛贵中,成国公和镇远侯已经是硕果仅存的统兵大將,有丰富的带兵经验。
至於用兵打仗能力,其实並不算突出。
各方把他们推出来,主要是两人在勛贵中有威望。
现在南方的平叛大军主力,多是勛贵系的武將。
他们过来可以无缝衔接,直接指挥大军作战,不会闹出么蛾子。
换成文官的话,光授顺下面的关係,都要费不少的时间。
下达的军令,下面的武將愿不愿执行,也是一个未知数。
即便是当年辅政大臣时代,徐阁老亲自到前线督师,下面还是经常阳奉阴违。
最少李牧当初就是选择性执行命令,十分的实力顶多拿出了五六分。
其他各部情况也差不多,大家在执行命令前,首先在做的就是权衡利弊得失。
在这种背景下,前线吃败仗是正常的。
连续吃了几次亏,大家都在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