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提督加封侯爵,或者是伯爵均可,也没什么好爭议的。
左军参將秦天瑞、中军参將刘启峰、右军参將叶弘昌,他们三人从军不过三年。
在军中的表现虽然不错,却也称不上惊艷。
如果对三人封爵,那么九边之地,可以封爵的將领就多了。
在军功封爵上,朝廷必须一碗水端平。
让三人袭承家族爵位,同样不可取。
虽然同出一门,但血缘关係早就出了五服。
论起血缘,三家中排在他们前面的人还有一大堆,不符合礼仪。”
礼部尚书当即反对道。
维护朝廷法度和礼仪,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有人带头反对,很快就获得了一眾文官们的支持。
支持启用勛贵担任主帅,那是局势恶化下的无奈选择,不等於他就会条件放任勛贵集团做大。
相较於其他政治团体,勛贵最大的弊端就是圈子太小,人才来源匱乏。
大虞朝一共就那么一百多位世袭勛贵,先天上就制约了这个群体的成长。
每增加一名勛贵,都是在注入新鲜血液。
急著推出秦天瑞、刘启峰、叶弘昌三人,那是文官们將丧失嫡系子孙勛贵的袭爵问题,无限期给搁置了。
问就是:存在爭议。
熟悉政治的都知道,一般这种长时间的搁置行为,就是不准备办了。
站在朝廷的角度,减少勛贵数量,就减少了財政供养人口。
可是对勛贵集团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上一次京中大爆炸之后,有十几家倒霉蛋勛贵,因为嫡系团灭,至今爵位悬空未落。
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相当於勛贵集团的基数,削减了十分之一。
理论上来说,在继承权存在爭议的情况下,皇帝可以指定袭爵人。
怎奈永寧帝迟迟不肯表態,礼部就顺势无限期搁置了这些家族的爵位继承。
这种冷处理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
运气好的话,没准哪天皇帝心情好,就把事情给办了。
倘若运气不好,拖上几代人都没解决爵位问题的,也不是没有。
一般来说,拖的时间越长,保住爵位的概率就越低。
主要是人走茶凉。
越往后家族人脉关係越淡,没人在皇帝跟前念叨,被遗忘是大概率事件。
秦天瑞、刘启峰、叶弘昌三人能够获得资源扶持,实际上已经是三家的人脉,在最后发挥作用。
毕竟,政治资源不是无限的,大家都有后辈需要培养。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