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罪,那是未来的事。
现在需要做的是逃命,只有活了下来,才有资格被“秋后算帐”。
“遵命!”
……
午夜,武昌城头的灯火全灭,全靠月光照亮。
一行人悄然出现在城门楼子上,等待著城外大战的结果。
“看来这次会战,我们贏了。”
李牧笑著说道。
“不光贏了,並且贏得很漂亮。
从大战爆发到现在,进展都很顺利,叛军应该没能组织起有效抵抗。
这边战场大获全胜,叛军的其他几座营地,也翻不起大浪。
传令下去,让下面的人抓紧时间准备庆功宴。”
李原跟著补充道。
两人的对话,让一眾文官很是懵逼。
大家一起过来观战,除了敌营中的大火外,其他的根本看不清。
“总督大人,您怎么知道我军大获全胜?”
一旁的湖广巡抚忍不住询问道。
今夜这一仗事关重大,城中高层官员都没睡觉,一起赶过来观战。
从大战爆发到现在,尚未收到任何来自前线的战报。
两位勛贵大佬直接断定大胜,搞得他们就像是傻子一样。
“非常简单,大火在不断蔓延扩散,喊杀声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果不是顺利攻破敌营,这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李原平静解释道。
这些都是为將者的基本常识。
对文官来说,却属於知识盲区。
外面流传的兵书,记录了各种战例谋略,却刪减了细节上的常识。
许多人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到了战场上就跪,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基础常识。
事实上,李原说的都是广为人知的粗浅內容。
在军待上几年时间,跟著打上几仗,就能够总结出来的经验。
能够判断战况的其他细节,同样还有许多。
“叔父,前线大局已定,不会出现变故。
继续在这儿耗著,也没有任何意义。
想来诸位大人也都累了,今晚就到这里吧!”
没有理会一眾文官的感慨,李牧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指挥大兵团作战,需要关注的点太多,非常耗费心力。
难怪古之名將,寿命大部分都不长。
这样高强度的全身心投入,身体不好,根本扛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