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於陕西,江南对大虞的战略意义,明显要高得多。
“庞大人,现在封锁消息,恐怕是一厢情愿。
同陕西接壤的省份眾多,关中发生叛乱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天下。
与其掩耳盗铃,不如坦率的承认。
遮遮掩掩,未来消息泄露后,局面还会更加糟糕。”
沈启元当即反驳道。
身份决定立场。
作为关中人,他无法容忍朝廷放弃陕西。
不过户部尚书给出的理由太过充分,完全是从大局出发,他没法直接反驳。
只能寄希望於从关中走出来的两位勛贵系大佬顶住压力,从湖广分兵增援关中。
要做到这一点,並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朝廷封锁消息,哪怕知道知道关中发生变故,李家叔侄大概率也会装聋作哑。
一方面是为了大局,另一方面则是源於现实。
秋收刚结束,农民起义就迅速席捲陕西多个州府,足以证明下面的灾情,比地方官上报的更加严重。
朝廷拿不出足够的粮食賑灾,李家叔侄同样变不出来粮食来。
真要是手中有足够的粮食,针对傅逆的平叛战爭,也不会拖到秋后才开启。
仅仅老家在关中,还不足以让人家冒著身败名裂的风险,跑去跳陕西的火坑。
“沈大人,江南会战不容有失。
现在朝中的一切,都必须为收復江南让道。
陕西局势恶化,也不至於一天都坚持不住。
让他们坚守几个月,等到平定傅逆之后,再出兵关中不迟。
为了大局著想,还是收起那些小心思吧!”
首辅万俊辉当即警告道。
永寧朝多灾多难,从他担任首辅到现在,就没有过上几天舒心日子。
如果早知道局势这么糟糕,当初他说什么,也不会爭这个首辅的位置。
內心深处,他已经打定主意。
等官军收復南京之后,就找机会闪人。
力挽狂澜这种事,谁爱干就来干,反正他能力有限,应付不了现在的复杂局势。
“兵部,举荐平叛人选吧!”
永寧帝缓缓开口说道。
看似没有表態,实际上他已经告诉眾人,他是支持优先收復江南地区的。
朝廷既缺精兵,又缺钱粮。
现在派往关中的平叛人选,纯粹就是填坑的。
不求能迅速扑灭叛乱,只要稳住陕西局势即可。
……
武昌府。
看著从老家寄来的书信,李原暗自伤神。
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最近几年,陕西的雨水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