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王八蛋,要玩心眼,有能耐找那帮文官去。
欺负我们这些老实人,算什么事!”
施靖忠的吐槽,没有引起眾人的共鸣。
他们如果是老实人,施家也没法一家独大。
要知道在五年前,辽东地界上还有多支武装,甚至连辽东总兵都不是施家人。
到了现在,那些竞爭对手,坟头上的草都长了好几茬。
论起发展壮大的速度,他们丝毫不比勛贵系慢。
只不过辽东的盘子不够大,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大虞朝廷能够投入辽东前线的,每年也就那么几百万两。
现在的辽东镇,已经是有限资源內,能够发展的极限。
想要更进一步,要么让朝廷加大投入,要么干翻韃靼人。
至於跳出辽东,那是不可能的。
真要是迈出这一步,朝廷的资源,他们一分也別想拿到。
南方经济相对富裕,勛贵系可以靠自筹经费,解决军费问题。
北方天灾人祸不断,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很难养活辽东镇。
何况他们手中,还没有掌控地方政权。
皇帝和百官,只要脑子正常,就不可能让施家插手各省的地方政务。
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辽东镇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源,就必须向朝廷展示实力。
然后展示出来的实力之后,施家又会遭到朝廷更大的猜忌。
……
一江之隔的南岸,大战同样进入了尾声。
只是相比北岸的拼死一战,南岸的叛军士卒,大都选择了放下武器投降。
皇帝都跑了,军心士气早就凉透了。
南方平叛的几支大虞官军都没有杀俘的习惯,他们投降之后,无非是流放充军。
叛军中的不少人,本身就是广西出身,流放相当於回家。
纵使日子悽苦,那也是回家,总好过客死他乡。
同样是投降,吴国的一眾文官却是面如死灰。
在大虞朝,普通草民造反还有一线生机,但读书人造反却会被严惩。
参考標准就是功名。
获得了功名,享受了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这就属於食了大虞的俸禄。
食君俸禄,不为君分忧,反而跑去造反,妥妥的罪加一等。
尤其是那些降官,有一个算一个,直接享受株连九族套餐。
牵扯的人数太多,没法子全部都杀了,但近支肯定跑不掉。
远支旁系一样会受到清算,抄家流放是必然的。
以往的人脉关係,此时都丧失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