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圈和电影圈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圈子。
可现在娜扎直接从新人一步跨越电视圈,到了电影圈,而且还是女一!所以蔡艺侬才说荒诞。
伸手接过剧本,娜扎就看见封面的几个大字。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与其说这是个剧本,倒不如说是剧本大纲,除了故事概要外,就剩下人物角色介绍和第一幕。
娜扎看的很仔细。
蔡艺侬也补充道:“这个故事大概是讲述了郑微在18岁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她的追爱与成长之旅,与室友们的深厚友谊成为她在迷茫时期的心灵寄托,同时感慨命运无常的故事。你在剧中饰演郑微。”
“目前剧本还在写,开拍大概要明年年初了,那时候你正好有档期。”
事实上,很多演员接受采访说“之所以出演是剧本打动了我”云云,纯粹是放屁。
没有几部影视剧是写好剧本后再找演员建剧组的。
统统都是先敲定演员才写剧本,也是一边找一边写,编剧写剧本的时候也要围绕着主角的气质形象,而不是胡编乱造。
稍微好点的有的写了一部分剧本,差点的只有个大纲,也不知道这些演员是怎么被剧本打动的。
如果要等剧本成形再找演员,考虑到演员档期的因素,开机起码延迟半年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剧往往都是被赶鸭子上架。
按说人都找齐了,开机拍摄时,总应该有个完整剧本了吧?还真不是这样。
事实上,眼下的内娱真实情况是仅有少量剧本就开机的状况在业内十分普遍,剧本不完整还真不能怪编剧,制片方为了节约资金、缩短拍摄周期,从立项到杀青,时间能短就尽量短,编剧只能边拍边写剧本。
到了拍摄阶段,实际上就是导演和制片人的博弈。导演知名,制片人就弱势;导演是个新人,制片人真能让你滚。
一开机,每天数万的钱就要往外流。怎样节约拍摄时间就成为制片方的一大追求。就比如,目前国产的电视剧两三天就要拍一集,而美国起码一个星期才拍一集,还会给出演员准备的时间。
由于制片方要求进度,每天要拍八九页剧本,有两三天落下进度,制片人就要找导演谈话了,进度拖得太多就会被认作不合作,导演就得走人。所以,当遇到演员掉链子的情况,导演根本没时间跟演员掰扯,只能选择妥协。像王家卫一部《一代宗师》拍了几年,制片方都要给王导跪下了。再等到王家卫拍《繁》,估计制片方每天都在家吃稀饭咸菜。
每个剧组都有一条特别独特的生态链,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客大欺店,店大欺客。一线编剧的剧本没有人敢删改,小编剧就只能忍气吞声;大牌演员谁也惹不起,比如没有人敢得罪宋丹丹,因为电视台认她这块招牌。
看完剧本后,娜扎既激动又疑惑的问:“蔡总,这是谁送来的啊,我在娱乐圈不认识人啊。”
“还能是谁啊,当然是人人影业啊,他们是制片方。”
“啊,是陈哥吗?”娜扎纳闷。
“你都喊陈哥了,还要来问我?”
“他为什么要帮我啊,我和他没什么的。”
蔡艺侬暧昧的笑了笑,也不戳破。
在她心里才不会相信什么“楼都没上”的鬼话。在他看来,那种大人物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煤老板拍电影不也都是指定女演员去拍?
拿着剧本娜扎忽然有些忐忑:“我能行吗?我怕我拍不好,到时候没票房。”
蔡艺侬笑着摆摆手:“大荧幕是要难演点,不过你还有时间,先在《天之痕》锻炼锻炼演技,开学了找老师单独辅导下,明年进组前会有一段为期两个月的单项培训。”
直到走出蔡艺侬的办公室,娜扎脑袋还有些蒙蒙的,不明白为什么陈哥要对自己这么好,泼天的富贵就砸了下来,差点没给她砸晕。
想了想后,娜扎给陈平江发了条微信。“陈哥,谢谢你给我这么好的机会,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您现在还在沪上吧,我想请您吃个饭。”
唐人影视就这么大,不一会儿消息就传的到处都是。
艺人的微信群里,炸开了锅。
“天啊,娜扎,你怎么运气这么好啊,直接上大荧幕了,还是女一号啊。”
“娜扎要加油呀,争取拿个最佳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