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恒沉点了点头,默了一会,又道;“父亲说了,若真查不出来,就回去吧,至于扳倒王贵妃,他还能另寻办法。”
杨晞摇了摇头,“我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
“否则就救不了洛蔚宁对吗?”向恒正视着杨晞。
杨晞脚步一顿,蓦然抬头看着他。她方才及时收住话头,就是不想和他提及洛蔚宁,可没想到向从天都对他说了。
“她到底是妹妹什么人,你要为了她如此大费周章?”
杨晞低下头去,“她对我来说很重要,兄长就别问了。”
“妹妹一向以母亲的事为重,怎么为了这个人整个人都变了?”
杨晞不想与之争执,耐心道:“兄长放心吧,母亲的事我会继续,可人我也必须得救。你回去一定要说服父亲理解我。”
说完她就迈着急步往前走,向恒无奈地看着她的背影,叹着气摇了摇头。
及至申时,趁着天色未暗,向恒和赵淑瑞就一同下山去了。他们坐在椅子上,由役夫抬着往山下去。
所幸这几天没下雪,山路还算好走。
到了半山腰有一凉亭,赵淑瑞下令停下,让役夫歇息。
她和向恒在凉亭周围走走,欣赏山中的风景。
此处岩石较多,在风的侵蚀下形成千奇百怪的姿态,不可谓不算鬼斧神工。
两人沿着小路往山里走去,璇玑跟在身后。
却见前方有一块巨石架在两边的石壁上,形成一石洞。旁边石壁刻着“别有洞天”几个大字。
“过去瞧瞧。”向恒道。
随后两人走到石洞下,视线穿过石洞背后,足以俯瞰汴京城的景色。有密集的屋宇,也有纵横的阡陌。
“果真是别有洞天。”赵淑瑞惊叹道。
“鸟瞰京城繁华之景,今日不枉来此一趟了。”
由于此处石头居多,道路开凿困难,往前就不再有路到达山的另一峰,仅有一条路绕回凉亭。
赵淑瑞边走,边伸出指尖触摸石壁的纹路,忍不住沉吟道:“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1)”
向恒微笑道:“此诗吟咏的虽然是泰山,可用在此处也不足为过。”
赵淑瑞有些许意外,“此诗出自女子手笔,有恒兄竟也识得?”
“东晋谢道韫,汉初卓文君还有汉末蔡文姬,都是我娘生前常常提及之人,那几人的诗文,我也常听我娘吟咏。她还常常喟叹历史对女人不公,她们明明那么有才,为什么流传下来的诗文却寥寥无几。”
“令尊所惋惜的也正是淑瑞所遗憾的。你娘跟她们一样,都是世间罕有的才女,只可惜自古才女多磨难。上苍赐予她们柳絮之才,却又降下一生悲情,真让世人惋惜!”
向恒知赵淑瑞说得不无道理,可转念想起赵淑瑞也文才斐然,在汴京颇有声名,遂微笑着安慰:“有恒以为并非人人如此。成德公主才华出众,诗文颇有我娘的风采,可你却不一样,你会有享之不尽的康泰日子。”
赵淑瑞羞得脸颊一热,“有恒兄见笑了,淑瑞之才又怎能与令尊相比?若你娘多活二十年,世间不知要多出多少好诗好文。但现在我只能收集你娘生前的诗文,希望编成合集,好让它们不至于流失。”
向恒听罢,高兴地朝赵淑瑞一揖,“母亲能得此殊荣,有恒代她谢过成德公主了。”
赵淑瑞触碰在向恒肘下的衣服,轻轻扶起他,“有恒兄快快请起,淑瑞受不起。”
向恒抬眸之际,瞥见赵淑瑞那张本就倾城的面容,带着一丝慌乱与羞赧,更显柔弱的美态,不由得深深地看了一眼。
心湖像落下一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他道:“成德公主收集母亲的诗文,若不嫌弃的话,有恒随时愿意帮忙。”
赵淑瑞露出客气的笑容,点了点头,“好!”
…………
向恒来了一趟后,杨晞也大概料到向从天希望她下山去,可眼下还是寒冬,即便她踏入那处坟墓也看不出端倪,需等到来年开春,方能一目了然。
那日傍晚,懿安公主又独自一人去往后山那处坟墓。
杨晞站在楼阁后门,凝望着后山的方向,她很想现在就上去看看,可又怕唐突,惹得懿安公主不满,对她起了戒备心,所以只能静静地驻足。
不知过了多久,懿安公主从山上回来,一如从前,满脸的愁绪。
“真人。”杨晞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