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照,这应该算呼麦宣传吧!
有点像现代的三句半。
青黛巧笑间,南曲班子的小郎君们便继续唱起来。
“春娘子!糖熬足!青记那价?咱这更厚!”
“咱这更厚!还是春记好!”
“还是春记好!”
这几名郎君确实吆喝的卖力。
声音脆朗中盈满柔婉,英息气吐间,隐含着细腻。
主打的是一个水磨调的功夫。
青黛暗叹,婉转的声腔,柔媚的调门,虽是入耳缠绵悱恻,却仍字正腔圆,吐字清晰。
南曲,不愧是昆曲的前身。
今儿得亲见这些年少郎君们表演,算是一饱眼福了。
怎知春娘子家底殷实若此,青黛来虹桥畔寻常摆个摊,竟然还有戏看。
春娘子财大气粗,请南曲班子唱颂歌,花钱若流水,也似吃顿家常便饭般轻松。
只是好几名昨日买过糕饼的顾客们嚷道,“胡说!明明是青记给的足!价格低!”
南曲小生中,好几个少年险些笑了场。
青黛敛眸颔首而笑,春娘子眼神更是淬了火。
“春记糕!巷尾瞅!青记哪比?咱这常留!”
“咱这常留!还是春记好!”
“还是春记好!”
六名持扇小生,靛蓝褶子、青鸾色儒巾,步伐一致,齐上前来。
刷拉一声,手腕轻旋,扇面缓缓打开,配合着眼神低垂,下颌微收。
一副吟诗之态,书卷气随风飘逸。
青黛急地捂脸,美则美矣,莫名之趣味,让她浅笑频频。
铜锣侧击,一书生眸光细软,娇弱地掩面,似少女春愁。
羯鼓咚咚,一书生惆怅低眉,徐徐摇着扇面,似闺阁情思。
六位小生,六种仪态:
或揖拜,文质彬彬。
或碎步,巍峨飒爽。
或凭栏,忧国忧民。
或远眺,暮色苍苍。
个个丰神俊美,步步惊艳。
举止娴静,以情带形。
虽是小生扮相,然舞步轻盈,似翩若惊鸿。
一举手、一投足皆有戏,婉若游龙。
青黛顿觉,酣畅淋漓。
小生们的这番功夫,难得难致。
另一月白色褶子的书生面若冠玉,嗓音劲亮,低眉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