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是走读生,双休不需要在学校上晚自习,但其他的学生都跟她初中的时候一样,周六晚上都必须要在大教室上晚自习。
学校的日常,都大同小异。
她推着小推车走在超市里,路过一个个货架,挑拣着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往推车里丢。
又转过一个货架时,她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从口袋里掏出看见电话,立即笑着接起,直接道:“你放学啦?”
“对啊,没想到高中要上五天半,刚刚才到家呢,”孟玉兰那边叹了一声,“我跟我妈说了,她说以后半个月或者是三个礼拜回来一趟也行,不然每次回来就在家待一天,第二天中午又得出发去学校。”
“我们学校也是一样,我以为能放两天呢,但仔细一想,就算是上五天课,礼拜五下午好多住校生都回不了家,周六再上半天课的话,正好可以坐中午的班车回去。”孟繁的手撑在小推车上,又从货架上拿了一包零食。
“也对,如果是周五下午上完课放学,我肯定是回不了家的,还得等周六,不过没关系,我们学校里有公用电话,到时候我还是可以给你打电话,不用回家的话,还省了一笔车钱呢。”孟玉兰笑着说道。
孟繁也笑:“你觉得高中学习节奏怎么样?”
孟玉兰立即道:“好快!”
“对!”孟繁立即应和,“没想到高中的学习节奏居然会这么快,我都有点没反应过来,感觉上课光是记笔记都时间不够。”
“我跟你一样的,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跟不上呢,没想到你也是,”孟玉兰叹了口气,“我都觉得自己可能高中读完就完了。”
“那还是要拼一把的,就算咱们考不上本科,考大专也好啊,”孟繁认真道,“我跟你说,我在我们学校五六百人里,排名在四百多名呢,然后我们班一个排一百多名的学生,人家长问她能不能考本科,我们班主任都没有给确切的答案,意思就是还得再进步一点点。”
“这么夸张?”孟玉兰震惊问道,“你这么好的成绩,居然只排在四百多名?”
“也没有很好啊,我就比嘉宁中学的录取分数线高一分而已,排在我下面的,几乎都是择校生了。”所以孟繁的这个排名是很正常的。
孟玉兰恍然:“也对,是这么来的,好难啊,还以为考上高中就好,没想到前面还有那么多难题,咱们都要辛苦了。”
“可不是么,”孟繁笑了笑,“对了,你们学校的地址能寄东西过去吗?我这段时间发现了一种买东西的好方法,可以邮购,我在杂志上找到了好些邮购的广告,里面有卖书的,还有卖首饰的,只要写信汇款,人家就能把东西寄给你,很多首饰都很便宜,只要几毛钱,我收集了好多,里面有些重复的,我寄给你。”
“好啊好啊,那你寄给我,就寄到学校收件处就行,我在高一(3)班,到时候我去找,”孟玉兰立即答应下来,又问,“那你现在还有在写文章吗?”
“有啊,人家都汇款了,不过不是《读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刊登,”孟繁说着,“我们国庆不是要见面么,到时候要是刊登,我拿上杂志给你们看。”
“那我就等你好消息了!”孟玉兰笑着说道。
两人聊完,孟繁的心情好了起来,又往小推车里放了不少好吃的东西,随后去收银台结账,最后拎着两大袋东西往住处走去。
与此同时,《博群》杂志社收到了新的投稿信件。
投稿信件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新人投稿,一部分是与杂志社合作多次的作者,后者会有优先过稿的机会。
而新人投稿,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新人,那就得慢慢看,但如果新人投稿里放了自己的“简历”,简单来说就是在别家杂志上过稿的经历,那他也能有优先过稿的机会。
分拣稿件的人对作者的名字都比较了解,几乎都能很快分辨出来信件属于哪一类,再送到杂志社的办公室里。
“岚姐,这些都是你的。”
“岚姐的每次都最多。”
“毕竟她有眼光嘛,对了,岚姐,那个星星河今天又投稿来了,算上之前的,应该有四个故事,可以排版了吧?”
“我先看看她这个故事。”王岚拿着属于她的投稿信件坐下,拆开写着“星星河”的稿件,从头到尾看下去。
边上有人路过,低头看了一眼,忍不住道:“别说啊,不管这个星星河写的故事剧情如何,这一手字放在这里,那可真是赏心悦目,阅读体验都要好很多,不像有些作者,写的那一手字啊,我十分钟只能看一千字,也只能一次看十分钟,再多看一眼就眼睛疼。”
“这还真是,还有的人那字虽然好看,却也不好认,看着同样吃力,倒是有些投稿的作者,直接用打印的,那也好。”
“那情况不是少么,所以还是写字好看的作者更好一些。”
边上有人在说话,并不打扰王岚认真看着手上的稿件,随着稿件一页一页翻过去,她总算是看完了最后一个字。
“怎么样?”有人问道。
“比之前几个故事都要精彩,”王岚将稿件放下,“排版吧,她有能力继续写稿,大概率不会开天窗。”
“我看看……”
许久之后,第二个看孟繁投稿故事的人也点了头:“确实不错,这个故事精彩度比前面三个都要强,而且虽然里面有一些复杂的设计,整体读起来却不会觉得晦涩。”
“那这可是一个长篇连载故事了。”
“她写的好,要是能留下一部分固定看这个故事的读者,对我们杂志社也有好处。”
“那就上了。”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