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四日清晨
紫禁城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龙榻上猛地惊醒!
他昨夜听奏报至子时,心力交瘁,连龙袍都未脱,只是和衣小憩了片刻。噩梦缠绕着他,尽是城破宫倾、贼寇狞笑的景象。
“万岁爷!万岁爷!大事不好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连滚爬爬地冲进寝殿,声音带着撕心裂肺的哭腔和极致的恐惧,扑倒在龙榻前,浑身抖如筛糠:
“闯、闯贼入城啦!!!”
“什么?!”
崇祯如同被冰水浇头,瞬间从榻上弹起,脸色惨白如纸,双目圆睁,布满血丝。
“不可能!九门呢?!九门还有几万守军!他们、他们难道都是纸糊的不成?!”
他一把抓住王承恩的肩膀,指甲几乎嵌进肉里。
“奴婢、奴婢不知啊万岁爷!”
王承恩涕泪横流。
“只听说、听说宣武门、阜成门都、都开了!贼兵像潮水一样涌进来了!万岁爷!快、快逃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逃?朕往哪里逃?”
崇祯猛地推开王承恩,踉跄几步,脸上闪过一丝茫然,随即化为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
“王承恩!传旨!撞景阳钟!召集百官!立刻!马上!早朝议政!”
“万岁爷!这。。。”
王承恩还想劝阻。
“快去!”
崇祯厉声嘶吼,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带着一种末路帝王的歇斯底里。
“咚——!咚——!咚——!”
沉重而急促的景阳钟声,带着不祥的预兆,一遍遍响彻在紫禁城的上空,也响彻在已然陷入混乱的北京城上空。
钟声悠长,回荡不息。
崇祯独自一人,一步步,如同走向刑场般,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太和殿。
他走过空无一人的丹陛,走过寂静无声的广场。晨光熹微,映照着他孤独而瘦削的身影,在巨大的汉白玉石板上投下长长的、绝望的影子。
推开沉重的殿门,一股冰冷的气息扑面而来。
昔日百官肃立、山呼万岁的殿堂,此刻空空荡荡,死寂得如同巨大的坟墓!
没有一个人!一个也没有!
那些平日里慷慨激昂、忠君爱国的阁臣尚书们呢?那些动辄引经据典、弹劾忠良的言官御史们呢?那些世代勋贵、食君之禄的国公侯爷们呢?
全都消失了!如同阳光下的露水,在这灭顶之灾来临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崇祯一步一步,走上那高高的御阶。他的脚步异常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破碎的山河之上。
终于,他走到了那象征着九五至尊的龙椅前。他没有坐下,只是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那冰冷、光滑的扶手,仿佛在抚摸一个垂死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