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酒不能涌泉相报,但也要还个三分。”她勾了勾唇角,笑意乍现,却冷如霜刃。
秋夜风急,月色如钩。
昭京内城西南,一辆马车停在御史府前。
御史为官多年,家中规矩森严,此时却静得出奇。连门前执灯的下人也缩着脖子不敢多言,只因府中正传出一桩难以启齿的丑闻
御史夫人上吊未遂。
沈念之下车时,手中握着一柄雕着兰纹的银骨折扇,衣上大氅未解,面上妆极淡,唯眼神清明冷利。
霜杏提灯随在身侧,小声道:“听说是新进的侍妾不安分,逼得御史夫人亲手撕婚书,连掌家钥匙也交了。”
沈念之眸光微动:“有趣。”
她走进正厅时,府中婢女早已瑟瑟发抖,见她进来都不敢言语。
正厅内,御史夫人着素衣伏在暖榻上,发丝散乱,眼眶乌青,像是连夜啼哭。她听得脚步声,猛地抬起头来,看清来人时,一怔,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沈娘子……”
沈念之将她扶起,道:“听说夫人最近不大顺遂,我来看看你。”
她声音温和,眼神却带着逼人的锐意。
夫人哽咽着落泪,嘴唇颤抖:“我、我实在是没法了。她不过是个妾,如今连账本都从我手里要去,连我的陪嫁都要动……他却只说让我退让,说‘家宅和气最要紧’……”
沈念之静静听完,慢条斯理地取下手套:“夫人,我问你一件事,你嫁入御史府,是谁八抬大轿请你进门?”
“是……是他。”
“你一纸聘书,一案明媒正娶,他是君你是妻,你的身份立在那里,凭什么要你退?”
夫人哭得更厉害:“可他说……如今那人有孕……只要我肯让位,御史府不会薄我……”
沈念之眼神冷了几分。
“世上便是有这样的男人,睡你的床、用你的银子,还要你让位给别的女人。你若答应了,那不是大度,是愚蠢。”
她站起身,走到一旁的香几上,抬手挑起一串账本钥匙,语气淡得像在说一场无关痛痒的棋局:
“既然你握着这门的正位,就得坐得稳。你一退,她就会上桌。你一让,她便敢骑到你头上。”
“男人啊,惯得。”
她回身,笑意却冷:“你若不惯,他的小妾也就跳不起来了。”
夫人抬头看她,眼底一点点亮了起来。
沈念之抬手递过那串钥匙:“明日你去账房,账册你来核,柴米你来管,把那位‘怀孕的贵人’送去别院安胎。她再敢闹,就请太医好好诊诊,是不是虚张声势。”
“若御史问起……”
“你就说,让他来晋国公府跟我谈,我定会好好跟我阿爷说道说道,一个家都管不好的御史大人,不知他公事办起来,也是不是如此?”
御史夫人点点头,随后沈念之望着她,平静道:“你再弱,她也不会放你;你再忍,他也不会感恩。”
“你若还要做这个正妻,就该有个正妻的样子。”
厅中烛火晃动,那一刻,沈念之负手而立,整个人却气场冷锐,贵不可言。
御史夫人望着她,忽然跪下去,哽咽出声:“多谢沈娘子……多谢……我明白了……”
沈念之伸手将她扶起,声音极低:“不必谢我。你若不想死,就把刀握紧,别叫人欺负了去,她既然已怀孕,只要不主动找你麻烦,你就别搭理她,当多养一张嘴。”
离开御史府后,沈念之摇摇头,以前她也觉得是小妾的错,倘若她们不勾引,怎么会上了男人的榻,可是现在她看的明白,若是男人肯坚守,别人断然是没有机会的。
过了几日,一大早沈念之还没起床,下人就递了帖子给她。
京中近来风波暗涌,今日齐王李珣的一纸宴帖,无声处撩起了一池秋水。
此宴名为菊赏雅集,实则却是齐王回京以来,第一次广邀同辈世家公子齐聚王府。邀请名单中,既有忠王李珩,又有中书侍郎苍晏,甚至连大理寺卿顾行渊也赫然在列。
而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晋国公嫡女,沈念之。
坊间纷纷传言齐王“心悦沈氏”,此番宴请,不过是为表诚意。
沈念之坐在轿中,摇曳着手中象牙骨团扇,眸中带着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