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道:“他学秦大山。”
於是白玉秒懂。
秦大山这货对金钱无欲无求。
好处是很好满足了白玉当家做主的欲望。
坏处是他很容易被人把钱偷走。
晏和一直以那大冤种为榜样,没想到把这个也学去了。
幸好刚学会遇到的就是吉利,否则他就要带著他的三十块钱回老家了。
没多会儿的功夫,晏和牵了四头骡子过来。
……只有白玉要吉利带。
就连王莲,都能熟练地骑著骡子英姿颯爽的。
虽说是省城,可骑骡驴,赶车的还不少。
和旁边林立的小洋楼,呈现出一种两种时代的特別反差感,这是一个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渡期会呈现出来的特徵。
虽然之前没来过,不过白玉知道,省城多大厂。
这是作为省会的底蕴。
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钢厂、成衣厂等等,还有全省最好的林副业。
在这里,十户有六户是大厂工人。
个体经济不如省南的那县等地繁荣。
另外一个,省城最大的优势就是学校。
七八年恢復高考以后,省城光高中已经排到了十一中,其中三中是北方最好的高中之一。
此外本地有很多百年老名校,之前停学了,七八以后马上就恢復了。
学校是有底蕴的学校,师资力量也还能回笼。
这是作为一个大省省会的气魄啊。
王莲当然要第一时间去三中附近转悠转悠。
三中原来也是一个大学,经规划后改成了高中,大约是想著要有自己的好生源。
一群人到了校门口,被那颇有民国风格的建筑群给惊住了。
即使站在校门外,也能听到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浓浓的文化氛围,令王莲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真的,是令人心生嚮往的地方。
白玉看了一会儿,小声道:“感觉我恨不得小个十岁,再当一回学生。”
赵映红道:“等石头大了,我也要他来读这里。”
吉利伸手揽住王莲的肩膀,用力箍了一下:“让孩子飞吧,她值得。”
王莲眸子渐渐变得坚定。
“走走,买房子去,就埋在三中边上。啊,对了,第二好的学校是不是二中?我要在二中外面也买一个。”
万一赵青青没考上三中呢?
白玉道:“你胡说八道,就买三中外面,別的都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