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 第237章 吐蕃治理之争(第2页)

第237章 吐蕃治理之争(第2页)

“父皇,儿臣以为可命王维辅佐李白。”太子李亨连忙进言。

“准!”李隆基重重点头,对这个提议十分满意:“王维在朝数十载,精通政务。有他辅佐,必无差错。况且平定吐蕃,王维出力不小,他的便榻为大军越过积石山立下大功,正好借此机会封赏。”

事已至此,李林甫只能将不满藏在心底,暗自发誓日后定要给李白穿小鞋,找他的麻烦。

“吐蕃都护府设立,哥舒翰主理军务,李白负责政务,如此安排甚好。”李隆基眉头一挑,又道:“但仅有人选还不够。吐蕃该如何治理,这才是当务之急。若不定下施政方略,李白也难以着手。诸位都说说看。”

,!

吐蕃的情况与唐朝截然不同,若不能制定出合适的施政纲领,李白根本无法治理。治理不当,吐蕃必生动乱,这确实是眼下最紧要的事。

“陛下,臣以为可循突厥旧例,将吐蕃分封为若干属国,大唐只需驻军即可。”杨国忠生怕功劳被别人抢走,急忙献策。

当年唐朝征服突厥后,并未设立郡县,而是采取分封制。将广袤的突厥故地分割成若干部分,使其无法合流,唐朝分而治之。

这是唐朝惯用的策略,群臣纷纷附和,一致赞成。

李林甫眉头一挑,立即反驳道:“陛下,臣以为吐蕃与突厥情形迥异,不可循旧例,当推行郡县之制。”

“哦?”李隆基眼前一亮,兴致勃勃地问道:“丞相此言何解?”

“陛下,突厥之所以屡生祸乱,正在于治理不力。”李林甫侃侃而谈,“大唐虽将突厥分封各部,使其不能合流,便于分而治之。然各部仍有军队、财货、人口,虽无大乱,小乱却不断。大唐之所以容忍,实因需要突厥各部为大唐守边,抵御北方边患。”

这番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唐朝对突厥采取分封而非郡县,正是要利用突厥抵御更北方的游牧民族,避免直接出兵耗费过大。

“吐蕃则不然。其一,吐蕃境内别无他族,无需其代为守边。”李林甫继续剖析,“其二,吐蕃山高水远,密林遍布,华夏数千年方得纳入版图。若行分封,必生祸乱。不如推行郡县,废除奴隶,收服民心,方能长治久安。”

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令在场众臣无不叹服。

杨国忠绞尽脑汁想要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理由。

“陛下,丞相之言虽有理,但推行郡县耗费甚巨。”有大臣开始盘算开销,“不如行分封,朝廷不仅无需花费,还可收取贡赋。”

确实,在吐蕃推行郡县制,驻军、设官等开支将十分庞大。相较之下,分封制显然更为节省。

“陛下,此言极是,请明察。”杨国忠如获至宝,立即附和。

“这个”李隆基一时难以决断。

“陛下,杨钊此言差矣。”李林甫高声反驳,“吐蕃在时,大唐在河湟驻军十余万,耗费何其多?战事一起,调兵运粮,犒赏将士,花费更是不计其数。推行郡县虽费,比起吐蕃生乱却少得多,更能永绝边患。以陛下之明,何不废奴隶,行郡县?”

这番精打细算,令人心服口服。推行郡县的花费,比起百年来防备吐蕃的军费,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即便如此,耗费仍然不小,哪比分封节省?”杨国忠仍不死心,这是他与李林甫争锋的最后机会。

“丞相之言有理。但与大食一战在即,若能节省开支自是最好。”李隆基虽赞同李林甫,却也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军费发愁。

战争拼的就是财力,唐朝要与大食决战,必须备足军费。

“父皇,何不先征询李乾等人的意见,再作决断?”太子李亨适时建议。

“太子此言甚善!李乾他们身在吐蕃,对当地情形最为了解,征询他们的意见再定不迟。”李隆基欣然采纳。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